如何做好“土特產”文章,并把這三個字琢磨透?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湯原縣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充分發揮自身生態、區位、資源等優勢,將發展“土特產”作為有力抓手,成為當地推動鄉村振興的新動能。
滑子菇:撐起“致富傘”
近日,湯原縣湯原鎮北靠山村滑子菇栽培示范基地內一派忙碌景象。附近的村民早早就來到這里忙活起來,采菇、剪根、炒菇,鹽津……“我在家閑著就過來剪根,也不累,一天能掙一百多元。土地出租賺錢,過來務工也賺錢,守家待地的挺好。今年讓我兒子也種幾棚,穩當地掙點錢。”村民李大娘高興地告訴記者。
產業興鎮是“三農”工作的重點之一。湯原縣通過全力支持和引導各村利用自身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菌菇產業,實現三產融合。利用專項資金建設花海育苗溫室大棚16棟,總占地面積約1.2萬平方米。北靠山村將果蔬產業扶貧基地暖棚和承包村民土地,出租給當地食用菌企業,該企業投資建設了25棟滑子菇大棚示范基地,投放40萬袋滑子菇菌包。
記者從湯原縣鄉村振興局了解到,2022年,滑子菇為北靠山村集體經濟增收24萬元,村民增收約23萬元,預計2023年帶動脫貧戶103戶增收,戶均增收1000元以上。
食用菌:新品種培育調結構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培育壯大縣域富民產業。湯原縣立足本地特色,把食用菌種植作為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載體,積極探索出了一條符合村情的特色產業發展新路子。
香蘭鎮新建村黨支部書記馬英介紹,該村通過嘗試種植培育赤松茸、羊肚菌,不僅調整了食用菌產業結構,還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截至目前,新建村食用菌產業解決了當地15戶脫貧戶就業問題,脫貧戶月增收1500元至2000元。
香蘭鎮食用菌產業園項目通過整合國家產業強鎮項目資金與社會資本,建設占地18萬平方米的食用菌大棚158棟,打造高標準菌類種植示范園區。同時注冊“香蘭木耳”品牌,因地制宜打造“菌三角”產業群。
據了解,2022年全鎮食用菌產量達11000余噸。通過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菌戶”的運營模式,吸納就業人員660人,銷售額達1200余萬元,推動全縣食用菌產業快速發展。
抓龍頭、立項目、樹品牌,湯原縣正持續夯實產業基礎、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業水平,在激發脫貧群眾內生動力的同時,有效防止致貧返貧現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