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強化了技術管理后,我們的香菇效益明顯比去年好了,大家要對這個產業充滿信心,在技術員的指導下科學管理,一定能迎來更好的未來。”11月28日,香菇完成采摘、銷售后,萬榮縣皇甫鄉胡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田萬鎖抓緊時間,在香菇大棚里結合產業實際,邊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邊和大伙兒探討交流,大棚里氣氛輕松熱烈。
皇甫鄉是萬榮縣的一個農業鄉鎮,2017年率先響應號召,建成了香菇產業園,此后又逐漸進行擴面增效和提檔升級,形成了依托香菇產業帶動發展的鄉村振興新格局。目前,全鄉香菇基地共有出菇棚305個、養菌棚96個,每年可為12個村增加集體經濟收入近110萬元,為承包農戶增收200余萬元,帶動500余人就近務工。
今年,皇甫鄉更是聚焦延鏈補鏈,緊盯融合發展,投資600余萬元,建成了集生產、加工、倉儲、包裝、銷售為一體的香菇生產交易中心,基地被確定為“全省鄉村振興特色產業示范基地創建項目”。
基地一建立,就成立了香菇產業黨支部,分管副鄉長擔任黨支部書記,下設6個黨小組,在菌棒制售、種植管理、技術指導、產品銷售、產業鏈條延伸等方面全方位服務產業發展,實現“支部建在產業鏈、黨員聚在產業鏈、人才育在產業鏈、農民富在產業鏈”的目標。萬榮縣委常委、皇甫鄉黨委書記李哲說:“香菇基地的快速健康發展,得益于科學的技術管理,更離不開產業鏈支部的建強。”
種植大戶董銀朋今年承包了12個大棚,總收入達到了33萬元,生活忙碌且殷實。他自信地說:“我們一定能實現鄉村振興,過上更好的日子。”
田萬鎖告訴記者,下一步,胡村將立足穩扎穩打、逐步擴大規模,帶動更多群眾產業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