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織金縣堅持以產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這一目標不動搖,狠抓農業產業發展規劃布局,引導群眾發展新型農業產業,以增加群眾收入為工作目標,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大力培育食用菌產業,讓農民抓牢端穩食用菌這個“金飯碗”,讓其真正成為“富民產業”。
眼下,走進織金縣雙堰街道500畝黑木耳種植基地,一排排黑黝黝的菌棒上,密密麻麻地長滿一朵朵胖嘟嘟的黑木耳,肥厚光亮、鮮嫩喜人。
30余名戴著口罩的群眾正在熟練地把一朵朵木耳采摘下來,裝進身旁的桶中,現場有說有笑,充滿了收獲的喜悅。
“自基地建立以來,我就利用農閑和空余時間到基地上務工,一天能賺多達110元工資。在這里干活,離家近、做工時間自由,還不累人,我們干得很高興。”務工群眾李玉群對目前現狀很滿足。
據悉,該基地是雙堰街道引進貴州省織源生物有限公司織源聯創公司利用已征收未開發的土地建立起來的。基地總投資1200萬元,占地500余畝,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運營,平時平均每天用工達100多人。
今年以來,織金縣雙堰街道以增加群眾收入為工作目標,積極引進龍頭公司,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狠抓農業產業發展規劃布局,聚焦拓寬群眾增收渠道,鼓足群眾腰包,提高群眾生活質量,實現公司、群眾、集體經濟多方創收,助力鄉村振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