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三都水族自治縣依托國家儲備林項目,大力發展"儲備林+N",帶動產業發展,群眾增收。近日,該縣九阡鎮水各村下水措國家儲備林食用菌(木耳)種植示范基地里的160萬棒木耳迎來豐收。
占地200畝的基地里,菌棒整齊擺放,場面壯觀。20多位群眾帶著小桶穿梭在各列菌棒之間,忙著裝袋、搬運、晾曬……基地負責人告訴筆者,因當地氣候適宜,管理得當,木耳四季可采,既實現短平快發展,又實現持續創收。
“三到五天就可以采收,天氣熱的話快的很,但是冬季質量更好,因為生長慢,更厚。”貴州晨浩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夏良友說。
據了解,該食用菌示范基地項目以鞏固拓展脫貧成效和助力鄉村振興為重要抓手,項目投資300萬元,采用綠色循環林業模式,依托國儲林建設,實現“間伐枝丫—食用菌—菌渣—有機肥—林下產業”綠色循環產業鏈。深入推行“黨建+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模式,三都縣國有林場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負責提供場地,與三都陳遺寶食用菌原材料經營部、貴州晨浩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合作培育食藥用菌良種,并提供優質菌種和技術指導,解決了林下食用菌產業發展的系列關鍵技術問題。同時,合作社組織群眾參與項目實施,帶動當地群眾就近就業,持續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奠定堅實基礎。
“他們租用土地種植木耳,我來這里務工,每天100元,就近干活還是很方便的。”九阡鎮水各村群眾說。
“群眾很有意愿將他們的土地流轉給我們,通過這個項目實施,群眾直接參與,在就業增加經濟收入的同時,學到了木耳的種植技術。”三都縣國有林場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九阡項目部負責人潘顯義說。
近年來,水各村利用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優良的社會環境以及地理區位優勢,不斷吸引外來企業入駐。今年合作社種植產出的優質木耳也吸引收購商到基地“蹲點”收購,解決了木耳銷售的問題。來自浙江的收購商吳國興告訴筆者,自己的公司每年要采購70至80萬斤干木耳,目前他已經向基地采購了3萬多斤黑木耳干貨,后期他將繼續前來采購。
“朋友介紹來的,品質很好,我長期在這里收。”收購商吳國興說。
“交通方便,氣候也好,特別適合種植黑木耳,人力資源也相當豐富,。通過我們一年的指導,農戶基本上已經掌握了黑木耳種植技術。”貴州晨浩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夏良友說。
據三都縣國有林場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九阡項目部負責人介紹,每棒菌棒可產生效益7元,即160萬棒收益為1120萬元,純利潤可達400萬元。
“下一步我們繼續擴大種植規模,對有意向種植的群眾,我們提供菌棒和技術保障,提供收購保障,增加他們經濟收入。”三都縣國有林場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九阡項目部負責人潘顯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