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充分利用本地農業大縣秸稈回收的優勢,逐步發展起了食用菌種植業,帶動群眾收入增加,為鄉村產業振興增添了新活力。
努力建設產業示范區。靈璧縣楊疃鎮鄉村振興示范區按照“一核兩帶,四區多點”的發展模式,即“鄉村振興驅動核”“汴河生態景觀帶”“六次產業融合發展帶”“現代種業繁育區”“綠色循環示范區”“農產品加工流通集聚區”“民宿文化體驗區”,以產業振興為突破點,堅持市場主導、政府扶持的原則,秉持全產業鏈開發、全價值鏈提升的思路,強化優勢農業主導產業,集中資金資源,推動食用菌產業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2021年楊疃鎮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項目計劃總投資1.6億元,其中一期資金8000萬元,計劃建成總面積2.42萬平方智能溫控菇房和9條拌料倉,預計8周次可產出雙孢菇0.58萬噸,按市場均價8000元/噸計算,年收入約4640萬元。該項目一期工程正在建設推進中,預計年底投入生產。后續規劃建設“雙孢菇生產中心項目、返鄉創業基地建設項目、食用菌種植基地建設項目、特色文化景觀帶項目、文旅設施建設項目、人居環境提升項目、食用菌加工流通集聚群項目、秸稈收儲利用項目、有機肥廠建設項目、示范區道路提升工程”等十大示范區建設項目,聚力打造靈璧鄉村振興的“楊疃模式”。
強力推動示范區產業發展。近年來,楊疃鎮立足于本地實際,依托產業扶貧工程,堅持“四帶一自”發展模式,累計投入財政扶貧資金3353.2萬元,實施產業扶貧項目23批,形成以張興賓家庭農場為代表的特色果蔬產業、雙亞食用菌種植合作社為代表的食用菌產業、金雞產業園(新亞甲魚養殖基地)為代表的養殖產業、鄭廟村秸稈收儲公司為代表的秸稈綜合利用產業鏈、楊疃村高營養大豆、楊集村蜜薯等為代表的特色農產品的鄉村振興產業集群。
在產業發展不斷探索過程中,楊疃鎮逐步形成了“村級+合作社入資共建”“農戶+大戶+合作社”等多種產業發展模式,全鎮16個行政村實現村級特色產業全覆蓋,村集體經濟收入從無到有、從有到多。
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產業過程中,楊疃鎮按照安徽省建設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158”行動工作部署,有機結合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規劃,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現已建成食用菌生產加工基地1個,綠色設施果蔬基地500余畝,建成紅薯、泡椒光伏農場基地150余畝,專用小麥繁育和西瓜、蜜薯連作示范基地2700余畝和百萬只甲魚養殖基地。計劃建設并申報2個省級示范基地。引導帶頭發展產業,申報龍頭企業,組建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引導雙聯農業、農豐農業、振興農場等示范主體,通過無償技術服務、訂單生產、務工就業、股份合作等方式,帶動全鎮16個行政村干群積極自發投入到食用菌等特色產業中來。近一年內,共新培育4個經營主體,其中1個企業發展為省級農產品加工企業,3個培育為市級龍頭企業。通過主體帶動,已引導400余農戶參與生產,1000余人務工,人均增收3萬元以上。
雙亞食用菌基地項目:農場主要種植雙孢菇和草菇。總投資600萬元,其中產業扶貧項目投資390萬,自籌資金投資210萬。項目建設占地60畝,規模13個棚,建成生產蘑菇車間約40多平方,年產草菇、雙孢菇約850噸,其中草菇200噸、雙孢菇650噸。帶動84人貧困戶就業分紅,實現貧困戶就業增收,改善貧困戶生活。雙孢菇傘蓋肥厚,清香適口,獨具風味,以秸稈再利用麥茸秸稈和生物肥料攪拌后發酵作為培養基,年消耗秸稈2000噸,回收秸稈不僅為百姓增收還綠色環保,變廢為寶。
靈璧縣楊集村振興家庭農場。農場流轉土地105畝,現有17畝的出菇基地,共有15座出菇棚,其中3座常規出菇棚,12座恒溫出菇棚。配備12套控溫設備,1座冷鮮庫、1套滅菌設備和一套食用菌制包設備。主要種植雙孢菇、草菇、黑皮雞樅菌、平菇等反季節菌類,年銷售額達230萬元。采用“合作社+產業基地+貧困戶”的模式,農場帶動周邊群眾務工24人,其中脫貧戶務工人口14人,每年穩定增收9000元以上,每年為村集體增收10.14萬元。
楊疃鎮將堅持和放大自身資源稟賦,持續穩定擴大食用菌種植面積,提升產業品質,帶動群眾持續穩定增收,以食用菌鏈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已形成,村村有產業,村集體經濟由 “無”到“有”,由弱變強,逐漸形成由“一村一品”向“一村多品”轉變。楊疃鎮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工作為抓手,以“增收入、穩就業、興產業、守底線”的為基本思路,延長產業鏈條,擴大共享共建的并在此持續發力,進一步增加村集體、農民收入,不斷推動全鎮經濟社會事業邁上新臺階,全面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在楊疃鎮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