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9日—9月10日,第三屆河南豫西(嵩縣)夏季香菇觀摩暨河南省“四優四化”科技支撐行動計劃食用菌專項培訓會在嵩縣成功召開。
本次觀摩與培訓會由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植物營養與資源環境研究所、河南省農業科學院農副產品加工研究中心、嵩縣農業農村局承辦,來自全省18地市的食用菌主產縣代表近200人參加會議。本次會議特別邀請湖北省武漢市蔬菜研究所所長汪志紅傳經送寶。專家就河南豫西夏菇發展的潛力與前景、如何提升夏菇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食用菌加工新技術新產品、食用菌采后處理及貯藏保鮮技術、市場需求等方面對與會人員進行培訓。與會代表觀摩了黃莊鄉夏季香菇生產基地和田湖鎮雙孢蘑菇生產基地,對兩個生產基地的特色和技術水平表示贊揚。
據記者了解嵩縣近幾年大力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已形成“林、藥、牧、煙、菌”五大特色主導產業,尤其食用菌產業發展迅速,異軍突起。全縣食用菌種植規模達1.5億袋、帶動3萬余戶群眾增收致富,成立食用菌行業協會1個、會員單位79家,培育大型現代化菌棒廠8家、菌種生產廠5家,打造現代標準化種植基地70余個,建成中大型香菇保鮮冷庫40余座、香菇加工基地2個,食用菌產業規模居全省縣級第四位。培育出崧田農業、源達農業、展宏菌業等一大批龍頭企業,創建食用菌三品一標品牌6家。今年4月份嵩縣香菇榮獲“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以羊肚菌、香菇醬等菌類產業為主的“嵩上好禮”區域公用品牌運行良好,深受市場歡迎。
據嵩縣農業農村局裴建明局長介紹,嵩縣具有明顯的優勢來發展食用菌產業,光照充足、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空氣質量好、夏季極端高溫天氣少,適宜各類食用菌生長發育,發展食用菌安全風險相對較低,是發展食用菌的優勢生態區,天然的優勢為食用菌產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但是嵩縣發展食用菌基礎差、底子薄、人才短缺,科技是發展食用菌產業的重要短板之一。不過,2018年后,河南省農業科學院通過為嵩縣輸送食用菌科技力量,推動了嵩縣食用菌科技領域的技術水平快速提高,不僅產業規模快速擴大,而且綜合技術水平也實現了跨越式進步。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支撐,外來科技元素的支持為嵩縣食用菌產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動能。
從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鄭州綜合試驗站站長、河南省農業科學院食用菌團隊負責人康源春研究員那里了解到, 2018年開始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植物營養與資源環境研究所食用菌團隊,積極響應院黨委號召,挑選精兵強將,積極投入對口幫扶深度貧困縣嵩縣發展食用菌產業。舉辦不同形式的培訓班30多期,培訓人員3000多人次,發放技術資料3000多份,培養當地產業技術領頭人30多人,使得傳統的“憑經驗、看別人、照老法”的種植理念得到改善,大批一線香菇種植戶的技術有了較大提高,增強了標準化、規范化、精準化操作概念和“無菌意識”,懂得了生產季節的合理安排與品種搭配,生產技術水平快速提高。從香菇品種入手,將收集到的52個香菇品種集中到嵩縣不同鄉鎮進行示范,從中篩選到了適合當地生態條件的優良香菇品種,加快了當地優良品種的更新換代,解決了品種退化嚴重的現狀;幫助當地產業帶頭人改進了接種和滅菌操作規程,菌棒成品率達99%以上,減少了制棒損失,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扶持建立了當地第一家標準化菌種廠和香菇工廠化制棒生產基地,促進產業規模快速提升。
最近幾年嵩縣香菇生產進入到快速高質量發展期,在河南省香菇產業發展領域占有重要地位,引領了河南省香菇產業現代化的進程步伐,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帶動作用,一批高水平生產基地相繼建設運行,一大批有識之士投入到香菇產業大軍中,人才優勢已經發揮重要作用。
河南省“四優四化”科技支撐行動計劃食用菌專項選擇嵩縣縣作為食用菌產業化新技術的示范基地,以香菇、雙孢蘑菇作為重要品種,以工業化生產技術作為重要示范內容,針對食用菌產業發展的突出問題,重點加快品種更新換代速度,提高優良品種覆蓋率。適度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經營規模化水平。推動生產方式轉型升級,生產方式向標準化、工業化邁進。延伸產業發展鏈條,提高產業化水平。針對目前香菇生產中的關鍵問題,找準產業升級的關鍵突破口,對癥下藥,通過改進完善現代化生產方式,構建高質量發展技術體系,盡快完善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提高原料利用效率、減少生產過程對環境危害的工藝技術體系,實現為香菇產業升級提供技術支撐。
針對目前雙孢蘑菇生產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加快構建從原料、菌種、育菇環境控制、產品保鮮等現代化生產技術體系,推動雙孢蘑菇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康源春在談到如何促進嵩縣食用菌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時說,目前嵩縣食用菌產業的發展進入了關鍵的歷史階段,產業內部和外部環境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高質量發展之路任務艱巨、任重道遠,希望在今后工作中繼續認真做好以下幾點。一要緊密結合產業發展需要,找準當地產業發展的最關鍵問題,針對問題開展技術創新和集成,為解決問題提供可行和有效的技術方案。二要注意和當地政府緊密配合,把工作重點和實施地點同當地規劃有機融合。三要積極培育當地龍頭企業,培養當地產業帶頭人。四要注重引導產業轉型升級,新品種、新技術只是技術的一部分內容,新裝備、新設施、新方式等都是推動產業現代化關鍵內涵。五要注重培育名牌產品和產業名人,提高產業的社會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