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云南農業大學的研究團隊,歷時數年科考研究,發布了全球最全的野生食用蘑菇科學清單。研究發現,真菌不僅能食用、藥用,還能改良土壤,在生態系統中發揮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前段時間,一份全球野生食用蘑菇科學清單亮相科學界,這是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許建初研究團隊和云南農業大學盛軍團隊等中國研究人員,聯合多國研究人員歷時五年開展的全球野生食用蘑菇科學考證工作取得的重要進展,也是目前最為全面的野生食用蘑菇科學清單。這五年,中國與英國、巴西、墨西哥、日本、韓國等國研究人員組成團隊,足跡遍布非洲與亞洲熱帶山地國家,走村訪戶、翻山越嶺,采集了上萬份真菌標本,考察與驗證全球可食用野生真菌資源。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博士后科研人員 李會麗:“我們這個研究主要是針對目前蘑菇可食用性的記錄不明和模糊的這個問題,我們匯集了全球99個國家,將近9800條的蘑菇食用性記錄,我們列出了全球2786個食用菌的清單,對大型真菌的可食用性也貢獻了數據。
研究團隊還對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大型真菌多樣性開展研究,圍繞著真菌多樣性起源、演化以及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這一科學問題,集成了大數據、生物技術與菌物學理論最新進展,結合分子生物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建立了云南與湄公河全域整體研究框架,來探索山地生態系統中真菌分布格局與多樣性演化規律,真菌-宿主植物的互作關系,探索真菌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途徑。項目在大規模野生真菌種質資源調查的基礎上,構建了真菌多樣性家譜,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真菌活體基因庫。除此之外,研究團隊還對野生菌人工馴化栽培、食藥用等方面開展研究。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博士研究生 胡宇蔚:“現在這里種的是姬松茸,這個品種是我們從野外采的一個菌株,然后到實驗室人工馴化,進行人工栽培 姬松茸主要有兩個功能,一個是食用性功能 第二個方面是改良土壤。”
2020年11月3號,《云南省加快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出臺,明確塑造"云菌"品牌,將我省打造成全國野生食用菌貿易中心、高原特色食用菌生產貿易中心和全國大宗栽培食用菌生產基地。力爭到2022年,全省食用菌農業產值達400億元、綜合產值達1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