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上的菌棒是從去年9月份上架的,那時我們就來這里務工了,從安放菌棒開始,到隨時給大棚進行通風、注水、香菇采收,每一個月能領到1600元的工資、采收時候忙不過來需要得找人一起摘香菇,按每小時10元錢計算。”自大堰社區建起食用菌種植基地后,當地群眾劉洪琴便有了穩定的務工收入,同時還能學到香菇種植技術。
近年來,百里杜鵑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以市場為導向,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通過科學管理、精心培育,不斷提高產業規模、產品質量,著力加快推進食用菌產業健康發展,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有力促進了當地村民增收致富。大堰社區食用菌種植基地
時值盛夏,正是香菇的采收季節,戛木管理區大堰社區食用菌基地,遮陽網下一排排塑料大棚整齊劃一,在大棚內的香菇已經大量出菇,一朵朵、一簇簇香菇怒放在菌棒上,工作人員們正忙著采菇、注水,動作嫻熟,各環節有條不紊,整個菌菇種植區域一派生機。
香菇進入采收時節
“我們已經對3個大棚進行注水,一個大棚最多的時候要注3天水,最少的時候也要兩天,培養時期注水要到4-5斤,采摘后注水到水流出來就可以了。”當地群眾黃克燕一邊為已經采收的菌棒進行注水一邊說道。
正為菌棒進行注水
據了解,食用菌是省市重點發展十二個特色產業之一,大堰社區立足于耕地量少的情況,采取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組織農戶參與等模式,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充分利用好現有大棚,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切實提升食用菌產業市場競爭力,穩步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我們大堰社區利用大棚種植香菇,一個大棚可以種植10000菌棒,一季能產30000斤左右的香菇,我們現有的15個大棚中就有6個大棚進行香菇種植,預計總產值將達到600000元左右。”戛木管理區大堰社區駐村第一書記馬乾對發展食用菌產業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