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凌源市刀爾登鎮南營子村,在國道“老寬線”的路邊,但見一片面積約300畝的食用菌冷棚十分顯眼。棚內,農民正在進行植菌前的準備,盛夏時節,將進入收獲季。這是凌源市2020至2021年度新建的食用菌園區之一,利用部分扶貧、扶貧貸款,引入大場大戶,實施統一建設,統一承包經營,預計年可實現產值5000余萬元。
同全市蔬菜花卉等設施農業發展歷程一樣,2000年左右,凌源市三道河子鄉組織各村黨組織到河北省平泉縣參觀學習后,當地百姓眼界大開,首先在白杖子村有48戶村民自愿建食用菌冷棚。當年,建設冷棚51座,裝香菇發菌棒12萬棒,并與平泉縣食用菌打捆銷售,每畝純收入4000元,極大地激發了當地干部群眾發展食用菌產業的積極性。2013年,三道河子鄉食用菌生產基地面積480畝,菌棒500萬棒,實現產值4200萬元;2015年,冷棚面積3500畝,產值達2.5億元。
2016年起,毗鄰三道河子鄉的刀爾登鎮借鑒三道河子鄉發展食用菌的經驗,大面積推廣食用菌,以特色食用菌香菇、雙孢菇、栗菇為主品種的食用菌生產面積在2018年達到1600畝,覆蓋10個村,年產香菇、雙孢菇、栗菇和平菇等食用菌2萬噸,年產值8000萬元。
凌源市大力支持食用菌產業發展。尤其是結合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工程,在政策、資金方面給予全力支持,幾年來,食用菌產業迅速發展,成為該市設施農業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特色產業。一是看準了的產業抓住機遇支持發展。2018年起,凌源市大力支持三道河子、刀爾登、北爐等鄉鎮以爭創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和建設農產品加工園區為契機,發展食用菌產業。北爐鄉原有食用菌基地30畝,去年末,在高速公路北爐出口南側,建設食用菌產業園300畝,目前已經竣工。二是多種形式的經營方式使發展具有可持續性。建立食用菌合作社,三道河子鄉目前已成立三個食用菌合作社,其中永紅食用菌合作社社員200余戶;刀爾登鎮建立食用菌合作社4個,擁有社員280余戶。建立食用菌農業開發公司,三道梁子村建立東北首家栗菇食用菌生產基地,成立農業運營公司,產品供不應求。三是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凌源市現代農業服務中心共有3名食用菌技術人員,常年為農民提供服務;凌源市科協聘請省市專家5人團隊,為食用菌戶提供技術指導;加強對菌農的技術培訓,在食用菌重點鄉鎮每年舉辦培訓班20期,培訓農民1400余人。
幾年來,凌源市食用菌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品種結構不斷豐富,品牌效應日益明顯,三道河子鄉和刀爾登鎮分別進入遼寧省特色食用菌之鄉行列,注冊“金茂”“紅石”“青龍”三個食用菌品牌;形成了三道河子、刀爾登、松嶺子和北爐等鄉鎮集中連片的食用菌產業帶;全市食用菌規模達到萬畝,種植品種9個,年創產值近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