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9日,2020第二屆中國桑黃產業發展大會在山東臨清召開,在主旨報告環節,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研究員楊焱介紹了該團隊關于桑黃指紋圖譜構建及其譜效關系的研究成果。
“人工栽培的桑黃受菌株、栽培方式、基質、生長周期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導致桑黃的化學成分復雜;生物活性與化學成分密切相關;發現子實體的有效組分及其含量占比尤為重要。”談及該研究的背景及意義,楊焱研究員如是說。由于目前桑黃栽培存在種源多樣性,多種栽培模式,栽培條件差異性,生產的子實體具有差異性,她認為,闡明活性化合物的組成和種類與活性的相關性,有助于對大量原料的品質進行快速評價。同時,建立桑黃化學成分的指紋圖譜和譜效關系,可進行有效成分的快速發現,為桑黃原料活性的快速預測提供了有效手段,可為桑黃相關質量標準的制定奠定理論基礎。
會上,她以詳實的數據就桑黃指紋圖譜的構建,桑黃體外抗氧化和抗腫瘤活性,桑黃譜效關系模型建立,譜效關系模型的驗證及應用四個方面進行了介紹。該研究建立了桑黃的指紋圖譜和體外抗氧化和抗腫瘤的譜效關系模型;建立的兩種抗氧化譜效關系模型,R2值分別是0.996和0.978,具有較好的模型擬合度,模型評價的性能好;抗腫瘤的兩個模型的R2值分別是0.884和0.886,相對擬合度不高,可作為預測參考;建立的模型適用不同地區采收桑黃子實體活性預測,抗氧化結果預測值與實際值吻合度較高,可以應用于原料的品質評價。

2020第二屆中國桑黃產業發展大會于12月18-20日在山東臨清舉行,期間進行了主旨報告、桑黃學術研討會、桑黃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暨企業家圓桌會議、桑黃產品展覽展示等環節,還舉行了中國菌物學會桑黃產業分會第一屆理事會第三次會議,會后參會代表前往黃河故道古桑樹群、臨清清源正本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參觀。由中國菌物學會、臨清市人民政府、易菇網主辦,由中國菌物學會桑黃產業分會、中國菌物學會菌物產業分會、臨清清源正本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由中國林產工業協會桑產業分會桑黃專業委員會、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浙江千濟方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湖北上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諸城市良工機械有限公司、德陽市明潤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協辦,并得到了臨清市農業農村局、臨清市先鋒路街道辦事處、臨清市科技局、臨清市發展改革委員會、臨清市中醫藥管理局、臨清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菌物學報》、《食用菌學報》、《食藥用菌》、海峽兩岸菇業聯誼會的支持,大會由武漢菌博會展服務有限公司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