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武夷山脈南麓的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曾是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2019年實現了脫貧摘帽。在促進精準扶貧、穩定脫貧的進程中,這里的有機靈芝產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福建仙芝樓集團作為國內較早開始有機靈芝種植與研發生產的企業,自1989年創立之始,一直堅持以技術創新為支撐,研發新品、創新工藝、拓展市場,走在了有機靈芝行業前列。近年來該集團聚焦浦城縣“貧困戶脫貧致富、企業提質增效”的雙贏目標,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作用,精準扶持貧困戶進行靈芝種植,創新扶貧模式,帶動全縣4000多戶農民戶均年增收1~3萬元。
匠心推動產業創新
武夷山脈是中國原木靈芝的主產地。仙芝樓集團數十個有機靈芝基地在浦城縣山林地帶星羅棋布。該集團重視道地靈芝、有機靈芝栽培。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創新靈芝種植栽培,研制了靈芝的仿野生原木栽培技術,并按照GAP標準自建靈芝生態基地,確保空氣純凈度、光照強弱、土壤酸堿度、灌溉用水等適宜于靈芝生長。
在這里,一截椴木只種植一朵靈芝,全程人工除草除蟲,高科技控制溫度、濕度,而且所有基地在種植靈芝2年后即“休養”3年、恢復地力。如今,仙芝樓靈芝基地已連續11年通過中國、美國、日本、歐盟有機認證,被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認定為“食藥用菌種植加工技術示范基地”。
仙芝樓集團重視種源優化、品種培育,乃至嘗試太空育種。為篩選靈芝菌種,仙芝樓多方開展科研合作,歷經10余年研究,最終選育了20多個靈芝優良菌株,其中“赤芝119”、“赤芝102”“赤芝120”品種填補了中國靈芝育種的空白,并通過了福建省農作物新品種認證。
目前所用靈芝菌種,均通過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鑒定。其中,在基地種植的經過優化的品種,較原來農戶種植的赤芝6號和8號,畝產提高了30%―40%。在此基礎上,仙芝樓在浦城建成有機靈芝生態博覽園,成為靈芝栽培試驗基地。
2017年7月,中國醫學科學院宣布太空靈芝項目正式落地仙芝樓。靈芝太空育種可有效解決資源短缺、品種單一及種子退化等困境,從源頭上推動靈芝產業良性發展。
在創新栽培技術方面,仙芝樓集團將靈芝提取后的靈芝渣與木屑等其他配方按合理比例組建成一種新型靈芝培養基,隨后又攻堅薏苡仁秸稈再利用,創新發明了利用薏苡仁殼和薏苡仁秸稈制作的靈芝培養基。
在生產技術改造方面,為掌握調控靈芝破壁時最適當的溫度,該集團技術團隊攻克靈芝孢子破壁“最后一公里”的難關,不僅解決了產品重金屬殘留問題,還將孢子的破壁率提升了。并通過層層技術攻克,在孢子粉破壁、靈芝水/醇提取、有效成分分離、孢子油的萃取等多項技術上處于領先水平。
如今的仙芝樓集團,已成為福建省第一家集栽培、生產、研發、銷售于一體,專業從事靈芝類健康產品經營的高新技術企業。
傾心開拓扶貧模式
近年來,仙芝樓踐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傾心用力真扶貧、扶真貧,打造“公司+基地+貧困戶入股” 、“公司+合作社+貧困戶” 、流轉貧困戶土地、優先開展貧困戶就業培訓并安排到基地勞動、創建“扶貧車間”吸納貧困戶就業等模式助力扶貧,扶貧成效明顯。
在2018年之前,該集團共投入400多萬元用于靈芝產業扶貧,扶貧戶數210戶,吸納貧困戶就業88人,基地季節性用工600人。2017~2018年與浦城縣扶貧開發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簽訂靈芝產業扶貧合作協議,由政府擔保免息小額信貸每戶5萬元,投入到靈芝種植中,公司以高于市場價30%回收,年終每個貧困戶獲得3000元以上純收入,該項目覆蓋11個鄉鎮,共幫扶“國定或省定”貧困戶210戶。
該集團對合作農戶做到了“五個統一”,即統一提供菌種、統一技術培訓、統一過程管理、統一質量標準、統一市場保護價收購,確保靈芝有機質量標準,確保農戶收益。近年來通過這種運行模式,共帶動貧困戶1000多戶,每戶年增收1.5萬元。
2019年,該集團將全縣重病、重殘、孤兒、就學、低保等穩定增收有困難的300戶貧困戶納入實施靈芝代管項目對象,按成本價提供靈芝菌包,每戶以產業扶貧資金購買1000個,對無能力培育靈芝的提供寄養服務,對有能力自行培育的提供免費技術指導,同時對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優先安排用工。公司技術人員“代管”菌包出芝,確保靈芝高產,年終貧困戶均收益不低于3000元。
為提升產業扶貧效益,做大、做強靈芝產業,該集團還出資500萬元及無償提供3個扶貧車間建設用地,與浦城縣扶貧開發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建設靈芝工廠化栽培車間4棟,項目建成后預計年可種植靈芝150萬袋,可帶動500個貧困戶年均收益達到13000元。
此外,在自建基地的基礎上,仙芝樓創新基地合作模式,采用“市場+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在浦城仙陽鎮殿基村、富鄰鎮雙坑村、水北街鎮橋亭村、忠信鎮金樟村等地建立5000多畝靈芝基地,為當地注入精準扶貧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