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中醫藥大學定點幫扶的藏區深度貧困村——甘孜州得榮縣木格村氣候惡劣、土壤貧瘠、缺水嚴重、資源匱乏,除了傳統的種養殖業,新的產業發展極其艱難,舉步維艱。雖于2019年完成“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指標,但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還有差距。為進一步助力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學校統一戰線持續深化脫貧攻堅工作,民盟成都中醫藥大學主委、科技處副處長國錦琳結合專業優勢,發揮科技優勢,精準助力扶貧,讓科研成果譜寫在木格土地上。選派我校黨委統戰部統戰科科長余井掛職扶貧一線,結合當地實際,探索出適合木格村長效發展的產業,隨著蟲草試種成功,得榮縣木格村脫貧致富奔小康又添新路子。
5月24日,村民們小心翼翼采挖出半野生冬蟲夏草,手捧精心養護20余天的辛勤成果,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表情。據了解,本次種植僵蟲3000根,收獲蟲草2424根,在各試種點,最低出草率65.27%,最高出草率93.41%,綜合出草率80.8%,初步達到預試目的。在采挖當天,成都中醫藥大學還組織企業進行現場收購,當即實現戶均純增收1000-2000元。
專業優勢,統一戰線精準扶貧
自2007年開始,民盟成都中醫藥大學委員會主委、科技處副處長國錦琳教授課題組致力冬蟲夏草資源研究,有3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20余個部省級項目的支持,在冬蟲夏草資源、鑒定與冬蟲夏草浸染形成機制方面均取得較大的進展。課題組已經成功完成了人工培育冬蟲夏草并轉化,工廠化生產已經較為成熟,近年來在冬蟲夏草就地恢復方面取得較大的進展,已經在松潘縣、九寨溝縣和得榮縣取得成功。
根據學校2020年精準扶貧重點工作計劃,采取“學校科研指引+公司運營管理+村合作社種養”三位一體模式,在木格村開展半野生種植蟲草試驗項目。邀請技術人員實地考察木格老村地理氣候條件,進行土壤成分分析,論證種植蟲草可行性。今年3月,在團隊悉心指導下,在當地18戶村民家選址開展冬蟲夏草種植扶貧試點。
投身一線,統一戰線揮灑青春
學校黨委統戰部統戰科科長余井權作為學校扶貧干部的一員,兩年來不斷思考探索長效產業發展思路,開展了玫瑰、花椒試種,推進土豆、蜂蜜代購等一系列項目。通過兩年多的積極努力,結合當地村情民情實際,在半野生蟲草種植指導專家、民盟成都中醫藥大學主委、科技處副處長國錦琳科研團隊幫助指導下,探索出適合木格村長效發展的產業——半野生種植蟲草。
作為扶貧干部,他積極協調組織,制定試種方案,簽訂三方協議,確保蟲草實驗項目全周期各環節有保障。由學校捐贈4萬余元,購買3000條蟲草僵蟲,分發到全村18戶,每戶種植160余條。在專家組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村民積極養護蟲草,視若珍寶、精心照料。期間及時跟進試驗項目,每3天到老村查看生長情況,指導村民做好蟲草養護。

試種成功,木格又添致富新路
木格村半野生蟲草試驗項目成功是學校強化科技扶貧,助推產業發展的又一舉措,充分發揮了學校統一戰線科研扶貧、技術幫扶的優勢,也體現了學校在幫扶工作中精準脫貧、長效鞏固的初心。半野生蟲草試種項目順利完成,獲得可喜成效,具有借鑒意義和推廣價值。今后,木格村將進一步擴大半野生蟲草種植規模,幫助村民長效增收,鞏固精準脫貧成效。
據悉,半野生蟲草種植指導專家、民盟成都中醫藥大學主委、科技處副處長國錦琳介紹了人工種植蟲草具有諸多優勢:一是占地面積小,每平米可種植100余根蟲草,在扶貧地實施規模化種植有基礎。二是蟲草生長周期短,投入精力少,在蟲草生長期,只需控制好光照和濕度即可,20-30天便可以收獲。三是藥用價值好、經濟價值高,蟲草有補腎益肺,止血化痰等功效,銷售市場廣闊,每根蟲草的純收益為10元左右。因此,人工種植蟲草是具有長效性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國錦琳指出木格村種植蟲草可行性:冬蟲夏草是我國著名的三大補藥,年產值300-500億,屬于青藏高原的特有物種,主要分布在我國。蟲草是我國藏區人民的主要經濟來源,每年直接采集獲益的藏民等居民約50-60萬人,大約占藏民現金收益的60-100%,冬蟲夏草已經成為我國藏區脫貧致富和安定團結的重要物種。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和過度采集,野生冬蟲夏草資源下降嚴重,影響了藏民的收益,如何野外就地恢復冬蟲夏草成為推動藏區脫貧致富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