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以來,碧江區立足解決跨區域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就業,把食用菌作為深化農村產業革命的主導產業之一,用好“五步工作法”,緊扣產業發展“八要素”,全力推動香菇小鎮項目建設,促進食用菌產業發展壯大,帶動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快融入、能致富”,助力脫貧攻堅。
近年來,碧江區承接易地扶貧搬遷群眾55696人,其中沿河、松桃、印江跨區域易地扶貧搬遷50565人,碧江區依托銅仁·蘇州產業園就業崗位實現符合用工條件的移民群眾穩定就業。但在搬遷群眾中存在相當部分出生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農村仍然屬于主要勞動力的移民群眾,搬入城市后由于受到勞動技能、年齡等條件的限制,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針對這部分移民群眾擁有豐富的農業技能和迫切的就業需求的實際情況,碧江區因地制宜、量體裁衣,著力在農業產業方面尋求突破,搶抓全省農村產業革命機遇,聚焦“八要素”,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全力推動農村產業實現“裂變式”發展,將食用菌作為重點主導,項目建成后能迅速推動食用菌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通過精深加工輻射整合帶動食用菌產業“裂變式”發展,真正成為主導產業、脫貧產業、富民產業,同時也能很好地解決這部分搬遷群眾的就業需求,實現穩定增收。
“香菇小鎮”建設項目位于滑石鄉境內,是碧江區2019年引進國內香菇行業首家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湖北裕國菇業落戶的。項目總投資3.5億元,建設期為2年,建成后年產菌棒3000萬棒以上,年加工食用菌2萬噸以上,年產值2億元以上,是裕國菇業西南片區優質食用菌精深加工高效生產基地。
項目立足區位條件、自然資源、消費市場等實際情況,圍繞香菇小鎮、白水貢米壩區,規劃“一核兩帶四區”的空間格局(一核即綜合服務核心,兩帶即交通沿線景觀緩沖帶、城鄉景觀緩沖帶,四區即香菇種植區、主題游樂區、休閑康養區、智慧科創區),導入休閑、旅游和養生等功能的觀光休閑農業,提升農業的生態價值、休閑價值和文化價值,香菇小鎮突出香菇元素、凸顯香菇特色。打破單一的工廠化、大棚栽培模式,依托香菇種植、精深加工、菌棒接種車間等資源,在種植區及精深加工廠區規劃建設旅游通道、融入旅游元素,探索發展工業生產+科普教育+觀光旅游模式,吸引游客進廠區、進車間參觀品嘗、互動體驗,增強對產品的認同感和信賴度,打造集農業觀光、食用菌科研科普、食用菌加工體驗為一體的工業旅游,實現一產、二產和三產的深度融合。
項目按照“六統三包”模式(統一菌種、統一制棒、統一技術、統一管理、統一采收、統一銷售,包技術、包回收、包收益)全面解決香菇全產業鏈生產、加工、銷售各個環節,建設標準化、規范化、規模化的特色食用菌全產業鏈生產基地3266畝。項目建成后年產食用菌3000萬棒,年產食用菌鮮貨2.55萬噸,年銷售收入2.5億元以上,直接解決易地搬遷及周邊群眾6000人以上就業,直接帶動貧困戶3000戶、1萬人以上穩定增收,農科教、農旅一體化、三產融合的香菇產業園將成為解決易地搬遷群眾就業和產業脫貧的樣板。
項目將通過“1124”(1戶貧困戶+承包1個菌棚+保底年均增收2.4萬元)模式,鼓勵易地搬遷群眾承包菌棚種植香菇,合作社以成本價向貧困戶提供菌棒,裕國菇業提供技術服務和市場兜底保障,項目全部建成后可解決3000余戶易地搬遷群眾就業問題。對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免除大棚租金,讓貧困群眾以零成本投入、零風險經營、零距離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