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日,經過相關專家長期考察論證,冊亨縣在納福街道紅旗村確定了首期林下紅托竹蓀試點基地?;卣嫉?0畝,可栽培20000菌棒紅托竹蓀。
紅托竹蓀是一種可在短期內實現脫貧致富的高效產業,市場開發前景良好。冊亨縣屬低海拔溫熱地區,不僅可以選擇在春季栽培,由于其良好的溫熱條件,還可以實現反季節栽培,經濟效益可實現翻番,可實現周年栽培,常年獲益的效果。
貴州中醫藥大學對口幫扶冊亨縣,以該校張文龍教授、劉森林老師為首的扶貧專家團隊,近幾年來一直致力于研究冊亨縣在農業產業方面的發展。該團隊通過對全縣范圍內實地走訪,與老百姓親情交談,對地形地貌的熟悉,獲得了冊亨縣產業發展需求的許多寶貴的第一手資料。隨著對產業發展思路的逐步清晰,對老百姓種植習慣的深入了解,該團隊推薦種植的中藥材也從多年生的珍貴藥材重樓、八角蓮到三年生的黃精、山豆根到兩年生的天門冬、魔芋、三葉青直至一年生的大通草、艾納香、薏苡乃至周年可多次采收的艾草,種植模式也從最初的單一露地種植模式轉入林下復合經營種植和仿野生栽培。
3月2日,張文龍、劉森林團隊會同省貴州省農科院、黔西南州農業農村委員會、冊亨縣農業農村局專家和領導,以及貴州豐源現代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一行20余人,再次到冊亨縣納福街道紅旗村對林下紅托竹蓀種植進行選點,并在該村確定了首期建設林下10畝共計2萬菌棒的紅托竹蓀基地。
該基地的啟動建設,屬省內率先嘗試低熱河谷區發展林下種植紅托竹蓀實現周年生產的試點。試點成功,則有望填補冊亨縣無紅托竹蓀生產的空白,也將為冊亨縣易地搬遷群眾提供一條新的增收致富渠道。
貴州豐源現代農業有限公司黎富平經理介紹說,紅托竹蓀種植周期短,效益高且種植方式多樣,尤其是反季節栽培,由于實現了錯季上市,收益會更大。如果管理到位,畝產鮮品可達800斤,若市場價格平穩,畝產值可在20000元左右。如此,既可為搬遷進城的老百姓提供就業崗位,也可帶動他們自主發展種植紅托竹蓀,從而實現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