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長治市壺關縣的貧困村中,大南山村曾經是個特別的存在。2000年以前,大南山村依靠煤礦資源賺得不少經濟紅利,引來外村羨慕的目光。然而,隨著煤礦關停,又因交通不便、產業結構落后等原因,大南山村“一蹶不振”。
2017年11月來到壺關縣大南山村擔任扶貧工作隊隊長之前,郭偉是國家電網長治供電公司的黨支部書記,也是一名“新手扶貧干部”。“接到駐村任務后,我開始系統地學習扶貧政策,又從網絡、報紙上收集了很多致富的方法,又從正在基層扶貧的同學、朋友那里取了經,就有了一些思路。”
郭偉是一名來自長治市沁源縣的農村娃,“自詡對農村工作有點了解”,然而大南山村的真實狀況卻讓他“傻了眼”。“那時村里還有很多土路、危房,沒有自來水,百姓精神面貌也沒有現在好”,大南山村共有194戶547人,2015年貧困戶數量為68戶。守著大山,百姓們靠山吃飯,又要靠天過活,村民主要經濟收入以種植玉米為主,人均耕地面積不足一畝,人均年收入也只有2000元左右。青壯年幾乎都選擇了外出打工,村上常住的100余人幾乎是清一色的老人。
脫貧“第一招”,先得讓百姓有個“主心骨”。郭偉發現,村集體原來的辦公點因為年久失修,成了空置的危房,村委辦事處這塊脫貧攻堅的重要“陣地”在村民心里幾乎形同虛設。隨后,在村支書、村主任等多方的努力下,2018年春天,村委辦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村民面前。看著隨時敞開的大門,以及扶貧隊和村干部的真誠,不少村民都愿意和他聊聊天、談談未來。郭偉也幾乎天天往村民家里跑,了解實際情況、向他們宣傳脫貧的好政策。慢慢地,郭偉和村民們打成一片,自己醞釀好的扶貧“小妙招”也開始逐步變成現實。
脫貧“第二招”,郭偉搬出了公司的特色,讓能源變成脫貧的源泉。國家電網長治供電公司先后幫助大南山村建設100千瓦光伏村級電站1座、72千瓦屋頂光伏1組。2018年6月25日,這里的100千瓦光伏電站順利并網發電,成為長治“十三五”村級光伏扶貧電站中首個并網發電的項目。截至2019年年底已經為村里帶來了14萬元的收益,參加屋頂光伏項目的農民每人每年還能多賺上千塊錢。為了保證光伏電站的正常運轉,同時維護村容整潔,維修和環衛等工作崗位應運而生,村上37戶貧困戶成為了優先聘用對象。在家門口賺工資成了一件讓他們驕傲的事情。
脫貧“第三招”,郭偉分析認為,拓寬百姓的致富路子尤為重要。2019年開春,他在村里辦起了農民夜校,向村民們認真介紹特色種植成功脫貧的案例。他又從鄰村邀來香菇種植達人和成功脫貧的老鄉給村民現身說法并指導生產。培訓辦得有聲有色,村民的信心越來越強。2019年,村子里的第一茬香菇迎來收獲,20多名村民受雇來到大棚中采摘。這一年,9000斤沉甸甸的香菇賣了8萬多塊錢,致富的希望令郭偉和村民們振奮。“長治供電公司兜底收購了村里產的香菇,收購價還高于市場價,解決了貧困戶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增強貧困戶發展生產的信心,形成了新型幫扶協作關系。”此外,在郭偉的發動下,一百畝的核桃苗在村邊的山上茁壯成長,給大南山村民脫貧致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今年,我們準備讓4個香菇大棚開足馬力抓緊生產,再配套建一個烘干項目,延長香菇的儲存時間。關鍵是干香菇的價格還要比鮮香菇高不少呢!”郭偉目標明確。除此之外,他還想帶著村民再建兩個大棚種蔬菜,讓特色種植成為村民致富的可靠“幫手”。“資金到位后,預計今年3月份就可以開始建設大棚了!只要1個月大棚就能建好,大伙兒就能開始種植賺錢了!”郭偉笑呵呵地告訴記者。
了解新政策和各項惠民手續、學習產業經營、搞懂作物種植……3年的一線扶貧工作讓郭偉從一名“新人扶貧干部”變得越來越專業。2018年,大南山村家家戶戶通了自來水并完成了高低壓線路等基礎設施的改造,解決了村民吃水和用電的問題。同年,該村正式脫貧摘帽。2019年,大南山村全部完成路面硬化,環境得到明顯提升,車來車往更加順暢。更令人驚喜的是,2019年村民人均年收入比郭偉剛來時翻了一番,達到了4500元左右。他說,村里百姓們過上紅火的好日子,是每一位扶貧干部最純真的心愿,百姓們臉上的笑容則是一份屬于自己的至高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