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淅川縣西簧鄉梅池村的香菇生產示范基地迎來了香菇大豐收。基地內,一朵朵肉厚圓整、碩大緊實的香菇整整齊齊地排列在香菇菌棒上,菇農們正忙著采摘,菇筐里堆滿了新鮮香菇,一派豐收的喜悅景象。
走進基地,一陣陣淡淡的鮮菇清香就撲鼻而來。工人們正忙著采菇、裝車,忙碌而有序。今年58歲的高宏偉,是西簧鄉梅池村貧困戶之一,家里因殘致貧,兒子殘疾,使其家里失去了重要勞動力。2016年在村兩委和幫扶工作隊的幫助下,引導他開始種植袋料香菇產業,這幾年依靠發展袋料香菇產業,改變了家里的條件,走上了致富路。
“我今年種了兩萬袋左右,現在市場價每斤四塊五左右,按這個價,今年預計能收入70000元以上。”西簧鄉梅池村貧困戶高宏偉告訴記者。
梅池村是西簧鄉較偏遠的一個村,屬于建檔立卡貧困村。全村303戶1232人,貧困戶100戶336人,該村大力推廣香菇種植扶貧產業,全村每年種植袋料香菇穩定在160萬袋,種植戶最高年收入可達到6萬元以上,小小香菇撐開“致富傘”,正幫助越來越多的貧困戶實現脫貧致富。
“自脫貧攻堅以來,梅池村大力發展香菇產業,因戶施策,有勞動力的引導自主發展;沒有勞動力的由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托管入股帶貧發展,使貧困戶如期脫貧。”梅池村黨支部書記項中山說。
據了解,淅川縣西簧鄉以“專業技術引導+專業合作社+貧困戶+農戶”的產業扶貧模式,通過專業合作社,針對沒有勞力、缺少技術和缺少資金的貧困戶進行產業托管,使每戶都有脫貧產業,讓群眾腰包鼓起來,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走進基地,一陣陣淡淡的鮮菇清香就撲鼻而來。工人們正忙著采菇、裝車,忙碌而有序。今年58歲的高宏偉,是西簧鄉梅池村貧困戶之一,家里因殘致貧,兒子殘疾,使其家里失去了重要勞動力。2016年在村兩委和幫扶工作隊的幫助下,引導他開始種植袋料香菇產業,這幾年依靠發展袋料香菇產業,改變了家里的條件,走上了致富路。
“我今年種了兩萬袋左右,現在市場價每斤四塊五左右,按這個價,今年預計能收入70000元以上。”西簧鄉梅池村貧困戶高宏偉告訴記者。
梅池村是西簧鄉較偏遠的一個村,屬于建檔立卡貧困村。全村303戶1232人,貧困戶100戶336人,該村大力推廣香菇種植扶貧產業,全村每年種植袋料香菇穩定在160萬袋,種植戶最高年收入可達到6萬元以上,小小香菇撐開“致富傘”,正幫助越來越多的貧困戶實現脫貧致富。
“自脫貧攻堅以來,梅池村大力發展香菇產業,因戶施策,有勞動力的引導自主發展;沒有勞動力的由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托管入股帶貧發展,使貧困戶如期脫貧。”梅池村黨支部書記項中山說。
據了解,淅川縣西簧鄉以“專業技術引導+專業合作社+貧困戶+農戶”的產業扶貧模式,通過專業合作社,針對沒有勞力、缺少技術和缺少資金的貧困戶進行產業托管,使每戶都有脫貧產業,讓群眾腰包鼓起來,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