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佛坪縣各個食用菌產業村、深加工企業一派熱火朝天,香菇豐收、穩定增收的喜悅映紅了人們的笑臉,全縣從制作袋料、培養菌棒、出菇、儲藏、烘干、菌糧深加工、廢舊菌棒處理等一應俱全,形成了“一條龍”產業鏈,做大做強食用菌產業“蛋糕”助農增收,并開展“三比一提升”行動,進一步增強脫貧質效。
22個食用菌產業村里,香菇均長勢喜人,貧困群眾、村民按照分區責任,加班加點采摘、運輸、分級挑選入庫,人均月務工增收2000元以上,生產的香菇銷往北京、上海、西安等地,有的客商住在村里收購;袁家莊街道辦肖家莊村食用菌產業基地等生產的香菇袋料,不僅投入本村產業園,還供給其它村發展產業;西岔河鎮愛尚菇糧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香菇面條、蘑菇醬、蘑菇醋、菌糧饅頭等遠銷全國各地……
該縣制定出臺產業扶貧政策,持續壓實“五級書記抓扶貧”的政治責任,實行“縣委常委管塊、政府縣長管條、人大政協抓點”工作推進機制,及時調整充實鎮辦包村干部、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四支隊伍”力量,中央、省市選派新一批35名第一書記、110名駐村干部到村開展工作,條塊結合、上下聯動,層層落實責任,并動員、引導返鄉農民工、黨員示范戶、科技人才和經濟實體領辦人等參與脫貧攻堅,以領辦實體、指導技術、研究開發、吸納貧困戶入園入社等方式,助力“一旅二養三藥”特色產業發展。
同時,整合涉農項目、扶貧資金、社會扶貧等資源,以發改、財政、扶貧、農林、水利、文旅、中藥等部門和相關專家為主組建項目評審組,對44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申報的產業項目,在可行性、建設規模、預期效益等方面科學評審、全面測算,優先扶持效益明顯、帶動作用強的項目,跟蹤指導、包抓包聯、評估研判、“把脈”建言,確保當年見效、持續增收、科學發展,形成合力幫助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和經濟實體解決資金、用地、技術、信息、銷路等實際困難,大力發展香菇等綠特種養產業,研發香菇、木耳等菌糧產品,延長產業鏈條。
今年以來,特色產業扶貧建設項目總投資2.65億元,發展食用菌產業村22個,占行政村總數的50%,袋料香菇發展到610萬袋,年產香菇700余噸,僅肖家莊村食用菌產業基地吸納包括貧困戶在內的180戶200多名村民入園務工,愛尚菇糧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年生產菌糧手工面條200噸,產值400萬元。全縣上下比責任落實、比盡銳出戰、比攻堅舉措,進一步提升脫貧質效。
22個食用菌產業村里,香菇均長勢喜人,貧困群眾、村民按照分區責任,加班加點采摘、運輸、分級挑選入庫,人均月務工增收2000元以上,生產的香菇銷往北京、上海、西安等地,有的客商住在村里收購;袁家莊街道辦肖家莊村食用菌產業基地等生產的香菇袋料,不僅投入本村產業園,還供給其它村發展產業;西岔河鎮愛尚菇糧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香菇面條、蘑菇醬、蘑菇醋、菌糧饅頭等遠銷全國各地……
該縣制定出臺產業扶貧政策,持續壓實“五級書記抓扶貧”的政治責任,實行“縣委常委管塊、政府縣長管條、人大政協抓點”工作推進機制,及時調整充實鎮辦包村干部、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四支隊伍”力量,中央、省市選派新一批35名第一書記、110名駐村干部到村開展工作,條塊結合、上下聯動,層層落實責任,并動員、引導返鄉農民工、黨員示范戶、科技人才和經濟實體領辦人等參與脫貧攻堅,以領辦實體、指導技術、研究開發、吸納貧困戶入園入社等方式,助力“一旅二養三藥”特色產業發展。
同時,整合涉農項目、扶貧資金、社會扶貧等資源,以發改、財政、扶貧、農林、水利、文旅、中藥等部門和相關專家為主組建項目評審組,對44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申報的產業項目,在可行性、建設規模、預期效益等方面科學評審、全面測算,優先扶持效益明顯、帶動作用強的項目,跟蹤指導、包抓包聯、評估研判、“把脈”建言,確保當年見效、持續增收、科學發展,形成合力幫助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和經濟實體解決資金、用地、技術、信息、銷路等實際困難,大力發展香菇等綠特種養產業,研發香菇、木耳等菌糧產品,延長產業鏈條。
今年以來,特色產業扶貧建設項目總投資2.65億元,發展食用菌產業村22個,占行政村總數的50%,袋料香菇發展到610萬袋,年產香菇700余噸,僅肖家莊村食用菌產業基地吸納包括貧困戶在內的180戶200多名村民入園務工,愛尚菇糧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年生產菌糧手工面條200噸,產值400萬元。全縣上下比責任落實、比盡銳出戰、比攻堅舉措,進一步提升脫貧質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