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杏忠作報告
“冬蟲夏草菌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種,與寄主昆蟲均在900萬年左右,起源于西藏南部及云南,青海是最穩定的種群。”7月13日,2019第三屆全國蟲草大會在遼寧沈陽舉行,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劉杏忠研究員在蟲草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環節就冬蟲夏草道地性問題進行了分享。

會議現場
據介紹,道地藥材(Dao-di herbs)是指經過中醫臨床長期優選出來的,在特定地域,通過特定生產過程所產的,較其他地區所產的同種藥材品質佳、療效好,具有較高知名度的藥材(第390次香山科學會議)。劉杏忠指出,道地藥材的產生是以實踐經驗為依據,經得起臨床的考驗,有著豐富的科學內涵,國家相關部門和科研院所的學者對其支持和研究方興未艾。

會議現場
中國最早的中藥專著《神農本草經》(東漢末年,約公元200年),書中記載“土地所出,真偽新陳,并各有法”,強調了中藥產地的重要性,其中所載部分藥物帶有地名,有濃厚的道地色彩,如巴戟天、秦椒、吳茱萸等(巴、秦、吳是古國地名)。近代,道地藥材研究發展較快。1959年出版了《中藥材手冊》、《藥材資料匯編》,不僅收集了全國老藥工的藥材鑒別經驗資料,后者還按西懷類、川漢類、南廣類、山浙類等類別收錄各藥材,充分體現了道地藥材區劃的思想。1989年,胡世林教授主編了中國第一部論述道地藥材的專著——《中國道地藥材》。

會議現場
談及冬蟲夏草道地性體系建立,他提到了三種方式,首選的是分子檢測技術,其優點是快速、簡便,應用菌和蟲的條形碼技術(選擇特定的分子標記并建立技術體系);第二種是精細及批量的指紋圖譜,如化學指紋、蛋白質譜;第三種是有待探討的生物效價檢測技術?,F場,劉杏忠從中藥材道地性內涵、冬蟲夏草道地性、起源與進化的原產地道地性、生長環境的道地性、文化的道地性、市場與藥效道地性,冬蟲夏草道地性體系建立七個方面對冬蟲夏草道地性進行了探討。2019第三屆全國蟲草大會以“逆風破局 發展有道”為主題,于7月12-14日在遼寧沈陽舉行。會議安排有蟲草產業發展高峰論壇、蛹蟲草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冬蟲夏草產業發展高峰論壇、蟲草產業企業家論壇、蟲草產品展銷及品牌推介活動、參觀考察等環節。大會凝聚了蟲草行業最權威的專家學者和最具實力的企業家,來自全國各地200余名代表圍繞“逆風破局 發展有道”從多角度深層次探討交流蟲草產業發展,提出破局和發展方案。本次會議由中國菌物學會、易菇網主辦,由中國菌物學會菌物產業分會、中國菌物學會蛹蟲草產業分會、遼寧省蛹蟲草協會、易菇網、遼寧國投源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由真菌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遼寧省食用菌協會、遼寧省農業科學院、沈陽師范大學、沈陽農業大學、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食藥用菌研究所、浙江泛亞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協辦。中國菌物學會蛹蟲草產業分會還于7月14日上午舉行了成立大會,蛹蟲草產業增添了新平臺,迎來發展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