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0日,浙江援疆“萬畝億元”工程黑木耳菌種捐贈暨菌棒廠開機儀式在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新農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舉行。首批捐贈的100支試管種,通過擴繁成原種并制成液體菌種后,可以滿足千萬級栽培菌棒的生產能力。
“萬畝億元”增收工程是浙江省第九批援疆三大產業援疆工程之一,是為解決新疆阿克蘇地區450多萬畝果園每年超100萬噸廢棄果樹枝條利用難題和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科技援疆項目。

2017年以來,浙江省科技廳和省農科院開展了適宜在阿克蘇地區黑木耳優良品種的篩選實驗,確定品質優、豐產性好的品種2個;研發出了基于核桃、蘋果、棗樹、楊樹等林果枝條的高產高效基質配方和菌棒生產工藝;建立了阿克蘇地區干旱氣候和林果園生態環境下的高效栽培技術模式……
目前,浙江科研團隊已經指導受援地企業累計生產黑木耳菌棒近100萬棒,500多個貧困戶直接受益,戶均增收5000多元。同時,也極大地鼓舞了周邊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記者從省援疆指揮部了解到,2019年,菌棒生產量將提高到1000萬棒,在全地區100個貧困村5000個貧困家庭開展試驗示范種植。

“省委車俊書記對我院‘在產業援疆中發揮更大作用’的囑托對我們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浙江省農科院副院長戚行江告訴記者,為讓“萬畝億元”工程能夠又快又好地推進,省農科院專門選派了食用菌專業的援疆人才赴阿克蘇地區農技推廣中心擔任重要崗位,并物色選調了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農業技術人員到阿克蘇指導黑木耳菌種繁育、栽培技術示范推廣工作。
省援疆指揮部副指揮長、阿克蘇地區行署副專員陳建忠表示,今天的捐贈標志著黑木耳項目正式拉開了產業化應用示范的序幕,這對助力阿克蘇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進一步促進農民脫貧增收致富,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