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腿菇為菇中珍品,色鮮味美,在市場上非常受消費者青睞。因其生產成本較高,價格很貴,被列為蔬菜中的“貴族”。最近,聽說壽光市田柳鎮朱崖村菜農常美香把生產平菇的廢料重新利用后生產出了雞腿菇,獲得了很高的效益,很令當地菜農羨慕。5月25 日,記者來到田柳鎮朱崖村,采訪了這位樸實好學的農村婦女。
在常美香家的菇棚里,記者看到棚內整了很多畦,一只只嫩白、水靈的雞腿菇齊刷刷地從畦中的土壤中探出頭來,非常惹人喜愛。“前兩天剛收了一茬,4塊5毛錢一斤!我算了一下,同是一千斤料,種平菇能賺900元,種雞腿菇卻能賺2000元,效益是平菇的兩倍還多呢!”常美香看著滿棚如雨后春筍般長出的雞腿菇,喜滋滋地說。“聽說你這雞腿菇全是用平菇的廢料生產的,是真的嗎?”記者還是有點不太相信一向珍貴的雞腿菇能從平菇的廢料中長出來。“是啊!一開始我也不相信,從報紙上了解到這樣做可行后,就抱著試試看的想法種了6個畦,沒想到,這種看似很嬌貴的小蘑菇還真耐實,對‘食物’和‘環境’一點也不挑剔。你看,一只只又白又嫩,長得多好啊!”常美香感慨地說。常美香告訴記者,她從十年前就開始生產蘑菇,并因此走上了致富之路。為了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她還成立了田柳鎮食用菌協會,向周圍的菜農無償提供種菇技術。今年春天,當她在報紙上看到了利用平菇廢料能生產雞腿菇時,不禁眼前一亮:“田柳鎮僅朱崖村就有150 戶菜農種平菇,每年生產后的廢料多達上千噸,如果能把這些廢料利用起來,變廢為寶,該是一件很好的事啊!作為田柳鎮食用菌協會的負責人,她覺得有這個責任和義務把這種高效栽培方法推薦給大家。從那時開始,常美香一有機會就向周圍的菜農宣傳用平菇廢料生產雞腿菇的可行性。菜農們聽后雖覺得可行,但因為周圍沒有栽培成功的先例,怕失敗誰也沒敢去嘗試。常美香意識到,要想讓菜農接受,只有自己先搞一個示范棚,讓大家看到實實在在的效益,種的人自然就會多起來。于是她在自家棚里率先種起了雞腿菇,因為是第一次種,為了解決技術問題,他曾多次向孫慶溫等食用菌專家請教。在她細心管理下,第一茬雞腿菇終于在5月中旬上市了,鄉親們看到平菇的廢料真能長出這么高檔的蘑菇,不由得豎起了大拇指:“美香真是有能耐!”
前幾天,常美香還把孫慶溫專家請到朱崖村,向鄉親們詳細地講解了利用平菇廢料生產雞腿菇的新技術,受到村里人的歡迎,菜農們紛紛表示:“既然廢料里能長出寶貝,今年說什么也要種上一個棚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