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網訊:福建省漳州市食用菌產業有半個世紀的栽培歷史。食用菌產量、加工量、出口量連年保持全國前列,素有“中國菇都”“中國罐頭之都”“世界食用菌罐頭之都”等美譽。漳州食用菌總產值由2006年10億元躋身到漳州農業百億元支柱產業,這一切都離不開“中國蘑菇節”的舉辦和展示推廣。
據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漳州市食用菌產業協會的相關統計,目前,漳州杏鮑菇工廠化生產技術在全國處于領先位置,金針菇工廠化生產異軍突起,雙孢蘑菇工廠化生產取得突破。食用菌現代工廠化栽培及其加工業成為農民發家致富,加快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漳州的好途徑。
產業如何貼近市場不斷轉型,菇農如何持續致富?為此,自去年開始,漳州市食用菌產業協會負責人等漳州的食用菌企業和部分菇農就籌劃著非工廠化食用菌的研究和實驗推廣,“這兩年,黑皮雞樅市場上還不太多,目前我們正在進行推廣,已經有20多個農戶在參與,一年大概有幾十萬袋的量。”
據了解,龍海市九湖食用菌研究所所長涂改臨正帶領著菇農們精心照料菇房里的黑皮雞樅和虎掌菇,準備在即將召開的第十二屆蘑菇節上進行展示推廣。
涂改臨認為,可以采用“公司加農戶”的新模式來推廣新品種,因為種菌包需要一大批設備,拌料、裝包、滅菌、接種以及凈化車間等設備,投入至少要幾百萬元,一般的農民很難投入,“所以我們專門研究培養菌包,現在推廣賣可以長菇的菌包給菇農,菇農只要有菇房,進行日常的料理就可以出菇。這樣合理分工,才能帶動農民一起賺錢。”
據測算,像黑皮雞樅經過三個月的采收期大概有6兩的產量,而目前市場上一斤賣到了20多元,扣除菌包費用。人工工資等成本,一個菌包的利潤正常在5元以上。
據悉,將于本月在漳州舉行的第十二屆中國蘑菇節的主題將緊扣“鄉村振興,蕈業先行”主題,以“新時代,新形勢,全面推動食用菌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為中心議題,舉辦代表業界國際前沿水平各種專題(主題)學術(科技)會議(講座、論壇)、商業會議,同時以會帶展,展會合一,并與第九屆世界食用菌生物學和產品大會聯合展覽,全面展示國內外食用菌及其相關產業鏈企業精品。
涂改臨希望在漳州舉辦的蘑菇節能更多地關注各地的食用菌產業現狀,加大技術推廣力度,更及時有效地解決基層菇農面對的技術難題,不斷推動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進一步帶動漳州乃至全國、世界食用菌產業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