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7月18日,受貴州省農科院品資所副所長、“萬名農業專家服務“三農”行動”納雍縣專家團技術團長、納雍縣委常委、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縣食用菌產業指揮部指揮長朱國勝邀請。省科技廳農村處項志宏處長一行到納雍縣考察指導省農科院品資所紅托竹蓀科技成果轉化情況,納雍縣人民政府鮑曙光副縣長,縣科技辦楊丹主任全程陪同。

考察組一行深入貴州金蟾大山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紅托竹蓀菌種研發中心、菌種生產基地和菌棒廠、勺窩鎮五一村紅托竹蓀發酵菌棒層架栽培基地。認真聽取了省農科院品資所貴州省天麻竹蓀育種和栽培科技術創新人才團隊領銜人朱國勝介紹團隊紅托竹蓀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情況,貴州金蟾大山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莊繼文總經理介紹了公司在省農科院指導下紅托竹蓀菌種菌棒廠建設和生產情況。

項志宏處長充分肯定了省農科院品資所天麻竹蓀團隊近年來的科技創新非常接地氣,有效地解決了紅托竹蓀傳統栽培技術問題,實現了紅托竹蓀產業生態循環發展,為貴州省食用菌產業脫貧攻堅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撐。并要求團隊加大紅托竹蓀發酵菌棒多模式推廣應用,向全省輻射推廣,發揮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

據了解,從2011年開始,貴州省農科院品資所食藥用菌團隊經過近7年的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建立了成熟的貴州紅托竹蓀代料發酵菌棒層架栽培技術,篩選出優良紅托竹蓀菌株和發酵菌劑,攻克了液體菌種生產、節材栽培、代料發酵菌棒制作、層架出菇等技術瓶頸,解決了連作障礙,菌材轉化率從20%提高到40%以上,栽培周期縮短至6個月。
該技術可以進行工廠化應用,還可以根據貴州省立體氣候特點,分區布局推廣,實現紅托竹蓀鮮品和干品周年生產及供應,該技術菌棒還可廣泛用于地栽、框載和林下仿野生栽培等。該技術已在納雍縣、義龍試驗區、安龍縣、織金縣、黔西縣、普定縣、德江縣、石阡縣、萬山區、劍河縣、榕江縣、烏當區等縣(市區)逐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