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河南頻道3月31日訊 駐馬店日報報道:(記者 劉 軍)小小的食用菌能帶來多少收入?新蔡縣黃樓鄉王港村農民曹恒霞可以告訴你。3月18日,她站在自家的塑料大棚里,高興地向記者展示她家種植的香菇。去年冬天,她投資種植了58棚香菇、雞腿菇、平菇等食用菌,產品遠銷廣東、福建等省,估計今年收入可以達到60萬元。
時間推回到鼠年春節前,那時我市剛剛遭受了雨雪冰凍災害,不少農民正忙著抗災自救。而驛城區橡林街道辦事處五里河村村民張紅卻一點也不愁,她種植的兩畝大棚蘑菇一點沒受壞天氣的影響,價格卻比往年高了一倍,今年的收入可以達到3萬元。
曹恒霞、張紅是我市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的受惠者。多年來,市委、市政府對食用菌產業發展十分重視,將其列為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工作,專門召開了食用菌生產工作會議,成立了市食用菌生產工作領導小組,下發了《關于大力發展食用菌生產的意見》。
我市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不僅在項目立項、土地征用等方面給予傾斜,還在資金上給予扶持。農戶每建一座投資3000元左右的標準菌棚,市財政獎勵500元。各縣區還因地制宜制定了具體的獎勵標準,促進當地食用菌生產發展。
在多年發展食用菌產業的過程中,我市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在產品結構上,發展優勢產品,開發珍稀品種;在生產技術上,向機械化、集約化方向發展;在生產經營上,堅持走精深加工的道路,開發保健食品,提高綜合效益;在產品流通上,發展專業批發市場;在食用菌消費上,努力宣傳食用菌文化,食用菌產品已作為健康、時尚食品走上家庭餐桌;在對外貿易上,擴大國際交流合作,拓寬出口渠道,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
我市廣大農戶也積極行動起來,成立了食用菌協會,努力把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被群眾稱為“師傅”鎮長的確山縣留莊鎮鎮長朱志鵬,引導、帶領群眾規模種植雙孢菇,僅用8個月時間就建起171座高標準大棚,使當地的食用菌產業得到快速發展。正陽縣食用菌專業合作社主任魯新愛發展食用菌種植社員300多人,帶動群眾300多戶,幫助農戶增收1000多萬元。
小小食用菌,長成大大“搖錢樹”。據統計,我市目前食用菌產業從業人員有36萬多人,2007年產鮮菇23萬噸,產量占全省的十分之一以上,實現產值15億元,一批農民靠種植食用菌走上了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