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供給質量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提升供給能力是擴大外貿出口的有效途徑。今年,浙江檢驗檢疫局鼓勵基層創新,聯合地方政府部門在現行法律法規框架下、在國家級質量安全示范區內推動出口基地備案全域化,促進了食用菌產業發展。
近日,浙江省慶元縣8個食用菌內貿基地通過審核,成為首批出口公共備案基地。不同于傳統出口企業備案基地,它不是由農戶按出口基地標準建設,而是由縣出口農產品企業協會統一管理,通過審核認定后視同出口備案基地,所產食用菌直供企業作為出口原料。
浙江局龍泉辦事處副主任季少華說,這是該局今年應對轄區食用菌出口供需兩端矛盾,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新舉措。
基地產能不足一直制約該縣出口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尤其成為國家級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后,“慶元香菇”影響力越來越大,國外訂單不斷增長,有的企業接單后只能轉向區域外備案基地組貨,個別企業甚至從市場采購食用菌冒充備案基地產品,風險高且監管難度大。今年全國質檢工作會議強調“放手讓基層去實踐、去探索、去創造”“鼓勵創新、支持試錯、寬容失敗”。這為浙江局推動出口食用菌備案基地全域化試點(以下簡稱“基地全域化”)提供了理論依據。
政府主導推,引領基地“一體化”。基地全域化要求推動內貿外貿基地按同一標準建設,產品達到同一品質,需要整合全縣資源,事關各方利益,必須依靠政府主導推動和提供保障。為此,浙江局推動慶元縣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公共基地備案管理小組和出口農產品企業協會,確保試點順利進行。同時,推動慶元縣將內貿外貿基地“一體化”納入發展規劃,專門出臺基地全域化工作方案,引導企業與農戶按出口要求建設基地,鼓勵內貿基地申報公共備案基地。聯合慶元縣出臺《出口食用菌公共備案基地管理辦法(試行)》規范和引導全縣食用菌基地建設,將基地全域化工作納入年度綜合管理內容。
協會具體抓,管理采取“雙線法”。基地全域化是檢驗監管一項創新舉措,涉及內貿外貿兩類基地,既要開口子,又要防風險,需要協調各方,必須有專門組織或部門具體抓。慶元縣專門成立出口農產品企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配合浙江局、縣食用菌管理局抓具體工作。備案準入“雙通道”,除出口企業自建基地直接向龍泉辦備案外,非出口企業的基地可以協會為主體,向備案工作小組申報公共備案基地。備案審核“雙把關”,非出口企業基地的備案,先由協會受理、篩選,然后報龍泉辦和慶元縣食用菌管理局共同初審把關,最后再報浙江局審核批準。基地監管“雙保險”,由協會負責基地日常管理,由備案工作小組負責后續監管、環境監測和產品監控。其中出口企業自愿保留的備案基地作為該區域內的示范基地,由所屬企業負責日常管理。
政企協同管,建起“三道防線”。出口公共備案基地不同于傳統出口企業基地,組織相對松散,管理相對粗曠,必須有相應組織和人員監管把關。為此,在基地備案審核和年度監管時,由浙江局龍泉辦事處、縣經信局、縣食用菌管理局組成的備案工作小組對公共備案基地的土壤、水源、菌棒等進行監測,從源頭上消除安全隱患。由專職、兼職植保員負責公共備案基地從菌棒制作到采收全過程的農藥投放常態監督管控和動態抽樣檢測。由出口企業對從公共基地采購的食用菌進行入庫前檢測,由浙江麗水檢驗檢疫局對出口企業采購的食用菌進行抽樣驗證。
檢地聯合扶,提供“四項保障”。基地全域化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必須有人、財、物以及技術等保障。目前,慶元縣每年落實30萬元專項經費,同時全市檢測經費也向試點基地傾斜。同時,協會負責日常管理、龍泉辦負責培訓指導,公共植保員隊伍負責基地農業投入品使用管理、疫情疫病監測、有毒有害物質控制、產能核銷及溯源管理。此外,浙江局推動慶元縣著手制定基地標準化行業標準,有計劃開展基地菇棚改造和提高菇棚鋼結構比例。采取“地方出一點、浙江局補一點、上級給一點”方式,搭建出口公共檢測服務平臺,為試點基地提供技術保障。
通過基地全域化,食用菌產業發展有了明顯變化。一是提升了質量供給水平,形成政、檢、企、協齊抓共管、各負其責質量共治格局。二是解決了貨源短缺問題,首批通過審核的1520畝基地,每年可產食用菌4500噸,至少可增4000噸合格加工原料,出口存量翻了一倍以上。三是降低了企業成本,新增的1520畝基地可為企業節省建設投入400余萬元,企業從公共基地采購原料明顯低于市場價格,至少節約采購成本750萬元。四是增加了農戶收益,目前市場采購價每公斤高出農戶收購價2-3元,農戶直供出口企業,即使比市場價低1元,也可增收近千萬元。五是遏制了違規行為,今后內貿外貿食用菌“同線同標同質”,公共備案基地貨源更充足、質量有保障,浙江局還提供免費檢測,從供給端有效杜絕和降低了違規從市場采購帶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