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側耳復合群(Pleurotus ostreatus species complex),是我國栽培最為廣泛且非常重要的食藥用真菌,商品名一般統稱“平菇”。這個復合群的物種個體形態可塑性強,易受環境條件影響而出現各種表型,分類困難而混亂。如何精準構建“平菇”家譜并快速準確地鑒別其中的物種,是生產中必需解決的問題。
過去曾以形態特征或單個DNA片段(如ITS)的序列為依據進行平菇的物種鑒別,但難于準確實現。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楊祝良研究組對中國的“平菇”進行了系統研究,從全國各菌種保藏中心、各地平菇種植企業及野外收集了284個菌株,對其進行了4個基因片段(ITS、TEF1、RPB1和RPB2)的測序和分析,明晰了我國栽培平菇的種間關系,結合形態特征確定這些菌株分屬于7個物種,即冷杉側耳P. abieticola、刺芹側耳(杏鮑茹)P. eryngii、佛羅里達側耳近似種P. cf. floridanus、(糙皮)側耳P. ostreatus、卵孢側耳P. placentodes、肺形側耳P. pulmonarius和白靈側耳(白靈菇)P. tuoliensis;發現現有栽培菌株56%的學名都存在誤用現象;評價認為RPB2是上述4個DNA片段中最適合作為該復合群物種鑒定的DNA條形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