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罐頭是漳州最大宗的單一出口罐頭品種,2017年1-2月出口量達3萬噸,貨值3601萬美元,約占漳州局轄區罐頭總出口量的50.8%。目前漳州蘑菇原料主要采用千家萬戶松散型的種植模式,菇農的安全用藥意識相對較低,部分菇農在種植過程中用藥不規范,蘑菇罐頭原料存在一定農殘隱患。近年來,部分發達國家對蘑菇罐頭農殘問題日趨關注,并且給蘑菇罐頭設置了苛刻的農殘技術壁壘,漳州輸往美國蘑菇罐頭就曾因蘑菇罐頭被美國FDA檢出農殘多菌靈超標而出口一度全面受阻,給廣大菇農及出口罐頭生產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
為確實解決蘑菇罐頭農殘問題,確保漳州新產季蘑菇罐頭順利出口,漳州局著力于應用風險管理手段,推進社會共治格局,從種植源頭抓起,力促蘑菇原料農殘進一步向好發展。一是應用風險管理手段,深入漳州蘑菇原料主產區開展實地調查,了解蘑菇種植從菇房消毒至出菇整個過程的用藥情況,并對蘑菇培養料及各階段原料進行多殘留監控,掌握蘑菇種植用藥品種和用藥規律。根據調查和殘留監控結果,開展蘑菇罐頭農殘風險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蘑菇罐頭農殘監控檢測計劃,提高監控檢測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二是推進社會共治格局,發揮行業商會在行業質量發展中的引領作用,指導漳州市罐頭食品商會組織實施蘑菇大宗產品原料農殘區域化監控,對漳州36個蘑菇種植集中區域進行區域農殘監控,全面掌握蘑菇原料農殘本底情況。加強源頭管理,聯合農業部門、生產企業等加大安全用藥宣傳力度,引導菇農規范用藥。三是推動企業履行質量主體責任,要求生產企業開展新產季蘑菇罐頭風險評估,結合漳州局風險評估結果,確定企業自檢重點農殘監控項目和頻率,制定新產季蘑菇罐頭自檢自控風險管控方案,確保出口蘑菇罐頭質量得到有效保障。
經對2017年新產季蘑菇罐頭原料區域農殘監控,蘑菇原料農殘檢出率下降11%,農殘合格率提高25%,蘑菇罐頭原料農殘進一步向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