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臨夏州政府披露,為了加強農業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減少玉米秸桿焚燒污染,進一步提高玉米秸稈利用率,開發新的食用菌生產資源,發展循環農業,有效增加農民收入,甘肅臨夏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組織科技人員,在臨夏縣北塬現代農業示范區日光溫室基地開展了以玉米秸稈為主要原料生產食用菌種植試驗,試驗喜獲成功。
主要開展了以玉米秸稈為主要原料的平菇種植試驗和以玉米秸稈+牛糞為主要原料的雙孢菇試驗,試驗面積各1棚(0.5畝)。以玉米秸稈為主要原料的平菇試驗品種為灰美2號,棚內擺放菌棒9500袋,設置三個處理,分別為玉米秸稈與棉籽殼配比7:3,3:2,1:1。
據了解,平菇元月份已采摘上市,截至目前已采收7000斤,每個菌棒可出菇3斤,總產可達28500斤,按市場批發價每斤2元計算,預計產值達5.7萬元。以玉米秸稈+牛糞為主要原料的雙孢菇試驗品種為2976和192,玉米秸稈+牛糞的配比為1:1;目前正處于菌床養菌階段,長勢良好,預計3月底可采摘上市,計劃目標產量10kg/m2,總產量達3000公斤,預計產值達5萬元。
利用玉米秸稈為主原料種植食用菌,1畝食用菌可以利用20畝地的玉米秸稈,生產平菇和雙孢菇的廢棄料經高溫清毒后可做上等的有機肥。該試驗的成功不僅為全州發展食用菌生產提供了科學依據,奠定了基礎,而且該項技術的推廣應用可極大地提高玉米秸稈的利用率,為進一步發展循環農業,開辟了一條助農增收的新途徑。
近年來甘肅臨夏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大力發展高效循環農業,現初步形成了“種-養-加”三位一體的循環經濟模式,實現了資源綜合高效利用,延伸了農業產業鏈條,促進了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促使區域農業向“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方向發展。
今后,臨夏州將繼續依托農業科技園區,立足農業資源和產業基礎,加快培植特色高效農業產業鏈,完善農業科技服務,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培育引進優秀農業科技人才,推廣應用一批農業科技成果,集聚一批具有區域競爭力的科技型農業龍頭企業,壯大一批具有較強區域帶動能力的農業特色支柱產業,推動全州農業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