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通過‘借袋還菇’模式已在富水鎮海鑫實業公司定制香菇5萬袋,預計12月份能送來上架,開始養菌,明年3月出菇,屬反季節香菇,價格錯不了。” 日前,在以9戶貧困戶為主體、投資10多萬元剛剛建成的12座大棚前,千家坪村黨支部書記張峰華充滿信心地說道。
今年,過風樓鎮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扶持、合作社承載、能人帶動、建設交易市場“五輪驅動”,多層面創造條件,聚力做大香菇產業。上述新建成的大棚正是過風樓鎮新發展的又一個香菇產業基地。
脫貧攻堅中,過風樓鎮充分尊重貧困戶意愿謀劃產業項目,確定將香菇作為脫貧主導產業之一。之后,積極提供政策扶持,加大對縣上出臺的“借袋還菇”政策的宣傳,主動與香菇袋加工企業溝通聯系,在相關村社區推行“借袋還菇”模式;積極宣傳金融扶貧的優惠政策,為符合條件的貧困戶辦理貼息貸款業務,破解缺資金難題,保障貧困戶發展。相關村社區黨組織、鎮包村干部積極引導,幫辦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吸納貧困戶以資金、勞力、土地等方式入股。鼓勵和支持“經濟能人”發揮“領頭雁”作用,采用水泥預制件和不銹鋼材料規模化集中建設大棚,讓貧困戶入駐生產;因縣上確定的香菇菌袋加工廠生產能力有限,供不應求,耀嶺河、白玉溝等村的“能人”自己投資建設生產線,加工菌袋,由貧困戶種植和管理,香菇由合作社回收。過風樓鎮還在集鎮建設了香菇交易市場,靈通信息、大力宣傳、積極聯絡,吸引了浙江、河南等地商販前往交易市場收購,暢通了產銷,避免了香菇滯銷。
目前,全鎮有1200余戶農戶發展香菇,其中貧困戶800戶。栽培香菇800萬袋,預計年產干香菇三百萬斤,產值八千萬元。涌現出縣河口村小溝組、耀嶺河村尖刀坪組、千家坪村燈盞洼組、白玉溝村白玉溝口組、柳樹灣村司法溝組5個10萬袋以上的產業示范基地,其中,縣河口、耀嶺河兩個村的香菇基地目前均已發展到50萬袋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