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在位于古田縣大橋鎮大橋村桃坪亭堡厝的銀耳工廠化生產大觀園項目建設現場,都是一片火熱的工作場景。
該項目規劃總占地面積約45畝,總投資6000萬元,從今年3月份動工以來,目前已投資2000多萬。項目一期建設規模為日生產銀耳菌棒25萬袋,于今年12月中旬全面投產后,可累計創造年總產值1.5億元,凈利潤1698萬元。
古田縣被譽為“中國食用菌之都”,2015年全縣共栽培各類食用菌13.4億袋,總產量78萬噸(鮮品),產值59億元,產量產值將再創歷史新高。銀耳作為其中的支柱產業,目前也正經歷著傳統種植模式的轉型升級。為使古田銀耳的標準工作站在更高的起點上,古田縣依托全國銀耳標準工作組,自行或參與制定多項各類標準,牢牢掌握了銀耳生產標準話語權。
2015年,古田縣再次修訂出臺了《促進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九條意見》,每年為以銀耳為主體的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安排資金1000萬元,扶持龍頭企業發展、做大產品流通市場、鼓勵工廠化生產、支持標準基地建設、扶持創新產業經營模式、鼓勵“五新”技術研發應用等,加快推動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有效促進了農民持續增收。
在科研及人材培養方面,古田縣與福建農林大學共同建設全省首個菌業研究院,培養造就高層次的食用菌產業人才,為產業提升提供人才保障,并在新品種引進、培育、馴化和專用器械開發等方面都取得突破性進展。銀耳曲奇、銀耳餡餅、銀耳茶、銀耳露等一大批精深加工產品被研發和投放市場,深受消費者好評,全縣食用菌產品精深加工發展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通過推出系列政策“組合拳”、有效引導企業轉型升級,古田縣涌現出一大批“升級版”的農業龍頭企業。文頭提到的銀耳工廠化生產大觀園項目就是該縣通過招商引資,吸引本土資金回流為食用菌產業轉型注入“強心劑”的典型案例。以產業龍頭為核心,以“五新”技術為動力,牢牢掌握產業核心競爭力環節的技術研發權、質量監管權、標準制定權、市場定價權,奮力實現由主要追求產量向數量質量效益并重轉變,由千家萬戶粗放型生產向專業化分工、標準化生產轉變,由簡單加工銷售向精深化加工、精細化營銷轉變,由依靠資源消耗向資源節約、循環利用轉變......古田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的路子正越走越寬。
古田縣委書記鐘昌華認為,通過參與制定食用菌生產標準,從資金、政策、人才等多方面扶持推動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逐步打造出一批農業龍頭企業,古田食用菌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知名度和競爭力將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