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野草替代木材也能長花菇,解決了花菇生產與生態保護的矛盾,真是省材又生財,中國的技術真棒!”12月5日,來自南非、贊比亞、印度尼西亞等16個國家35位外國朋友,先后參觀了壽寧縣清源鄉童洋村和大安鄉大熟村的菇菌草種植基地。
據了解,這35位老外是商務部在福建農林大學舉辦的2007年國際菌草培訓班學員,此次在專家的帶領下,專程來到壽寧了解花菇菌草試種情況并學習取經。
素有“花菇之鄉”稱號的壽寧縣,現今全縣6萬多戶農民中就有4萬多戶從事食用菌生產,每年生產規模達5000萬袋,創匯8000多萬元,食用菌成為壽寧縣農村經濟中占舉足輕重地位的支柱產業。因食用菌原料消耗大量木材,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壽寧的森林遭受嚴重破壞,食用菌持續發展問題成了該縣亟待解決的難題之一。今年初,壽寧縣食用菌辦與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開展了菌草生產食用菌技術合作項目。該縣成為寧德市首個菌草花菇試點縣,以菌草替代木材試種花菇,并在坑底、大安、清源等鄉鎮設立了14個試點進行菌草花菇試種,種植花菇10.1萬袋,獲得成功。據悉,這一技術明年將在全縣推廣,計劃發展100萬袋菌草花菇,能節省800多立方米的木材。(記者 莊嚴 通訊員 吳通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