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蓀產業發展高峰論壇
易菇網訊:近年來,冬蓀逐漸成為大方地區新的種植潮流,大方也成為全國冬蓀的主要產地,被譽為“冬蓀之鄉”。隨著冬蓀產業的日漸發展,“冬蓀”成為近年來食用菌產業研究新熱點。6月9日下午,2016第四屆全國天麻會議“冬蓀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貴州大方縣慕俄格酒店召開,大方冬蓀引起全國業內人員關注。

林衍銓做報告
論壇主旨報告環節,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長林衍銓研究員詳細講解了我國竹蓀的研究現狀與展望,主要從竹蓀栽培的發展歷程、資源分布、栽培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產業開發現狀六個方面進行了介紹,并提到目前竹蓀栽培過程中存在的連作障礙,如菌球數量減少、產量嚴重下降、品質明顯下降、生產狀況變差等問題。通過林衍銓研究員對竹蓀產業的介紹,試圖為冬蓀產業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朱國勝做報告
大方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朱國勝,對大方冬蓀產業發展現狀及栽培技術進行了闡述。他表示大方已成立冬蓀協會,并將正朝著品牌培育的方向發展。目前,冬蓀地方質量技術標準也在編制評審階段,冬蓀品牌策劃及品牌包裝設計等也在進行。
在冬蓀栽培技術優化方面,貴州省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貴州省現代中藥材研究所)已完成冬蓀栽培技術總結,申報獲得專利1項;開展冬蓀層架式發酵料栽培技術研究,已完成小試,進入中試階段。與貴州烏蒙騰菌業有限公司合作開展栽培技術優化試驗,擬制定冬蓀規范化栽培技術貴州省地方標準。

劉雄做報告
西南大學食品科學院教授劉雄則從冬蓀營養品質特性及加工利用的角度作了相關報告。他談到,竹蓀具有極高的營養、藥用價值和特殊的抑菌特性,但國內外對短裙竹蓀的研究比較少,而隨著貴州人工無裙竹蓀的研制成功,無裙竹蓀的產業化生產成為必然。

圓桌論壇嘉賓合影
論壇主旨報告后,來自產、學、研界的一線專家、學者、企業家以圓桌論壇的形式對大方縣冬蓀產業發展做了相關探討。西南大學食品科學院教授劉雄、貴州省地理標志中心教授李發耀、西南大學食品科學院教授劉雄、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林衍銓、大方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朱國勝、大方縣星宿鄉黨委書記李健、貴州烏蒙騰菌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光文、大方縣星宿鄉麗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萬軍作為互動嘉賓參加了該論壇。
據了解,截至2015年,大方縣冬蓀種植面積約2000畝,當地采用的利用天麻廢棄菌材種植冬蓀的栽培方法,實現了天麻產業和冬蓀產業的連接,提高了經濟效益。同時秸桿作為部分添加物也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技術,既減少了木材的用量,又可以實現廢棄秸桿資源化利用。
不少參會代表表示,冬蓀營養價值高,栽培技術成熟,可與天麻等實現互補栽培,技術有其相通性,希望能盡快在全國范圍引種推廣。
據悉,2016第四屆全國天麻會議暨中國(大方)天麻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由中國菌物學會主辦,中共大方縣委、大方縣人民政府、易菇網、恒大大方扶貧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承辦。會議在展示天麻產業新技術、新產品、新趨勢的基礎上,聚焦產業發展熱點、難點,倡議推進天麻成為新食品原料,交流冬蓀、天麻套種栽培技術,挖掘產業發展新的增長極。會議安排了“大方天麻”區域公用品牌創建與精準扶貧高峰論壇、天麻新食品原料高峰論壇、天麻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冬蓀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招商推介會與新產品新技術推介會、企業及基地參觀考察,舉行了中國天麻產業聯盟會議、貴州省天麻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工作會議、大方天麻冬蓀產業發展推進意見專家會審討論等豐富多彩的內容,同期還舉行了大方天麻冬蓀烹飪大賽、大方縣端午節民族民間中醫藥文化交易會、天麻產業博覽會暨大方縣民俗特色產品展、2016首屆全國天麻攝影、書畫、詩歌作品展,來自國內外400多名代表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