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崗位科學家何玉成教授團隊到貴陽綜合試驗站中藥材科技創新示范基地,對貴州大方縣大方鎮關井村四組的天麻冬蓀林下生態循環輪作模式進行調研,主要考察天麻冬蓀林下生態循環輪種模式的經濟效益。
天麻產業的生態栽培技術和可持續發展模式是中藥材體系天麻單品種聯合攻關的主要內容,產業經濟崗承擔生態栽培模式經濟效益評價的任務。貴陽綜合試驗站周濤站長對天麻種植相關公司和合作社進行栽培技術指導的過程中,發現天麻冬蓀輪作模式是一個具有良好潛力的生態栽培技術和可持續發展模式,大力支持產業經濟崗團隊開展相關經濟效益評價工作。
林下天麻冬蓀仿野生輪作栽培的新模式,利用天麻種植后的空窩栽培冬蓀,直接用菌棒脫袋覆土并林下栽培。與傳統大棚栽培、層架式栽培相比,利用天麻栽培后的空窩減少了人工的投入;用天麻廢菌材粉碎后添加到菌棒中既充分利用了天麻廢菌材,不需要木材,無需大棚、遮陽網的投入,既降低了生產成本,又使得資源循環利用。這種麻菌輪種發展模式是發展天麻產業的新模式,為每年產生的天麻廢菌材找到了新的出路,為發展林下經濟開辟了一條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