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量也只為國際標準的 2.97%,而由凈制冬蟲夏草制成的冬蟲夏草純粉片最高用量只有 3.5 克,所帶來的砷攝入量僅為國際標準的 1.16%(若以 0.1 克/片規格的冬蟲夏草純粉片為例,每天服用量超過 3000 片,才超過砷的日攝入量的安全標準)。
2月16日,青海春天再發公告為此事件燒了一把火:提請食藥監總局公布《消費提示》中涉及的研判依據、研究數據與結果,如食藥監總局相關研判依據、研究數據與結果無法論證《消費提示》中的結論,提請食藥監總局撤銷《消費提示》并澄清事實。
此外,記者注意到,2月20日,針對部分媒體質疑的青海春天藥品生產許可證到期的問題,青海春天也進行了公告:青海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同意青海春天藥品生產許可證有效期延續。
居民從膳食中攝入的砷是冬蟲夏草的3倍以上
砷到底是一種什么東西?被部分媒體解讀為“砒霜“的砷到底存在我們生活中的哪些方面?記者經詳細了解發現,砷分為有機砷和無機砷,砷的毒性與化學形態和溶解性有關,無機砷的溶解性高、毒性大于有機砷。
西藏自治區科技廳關于冬蟲夏草砷的專項研究表明,雖然冬蟲夏草的“總砷”含量高,但無機砷含量極低,僅在0.011-0.079 mg/kg,平均占總砷的0.485%,有機砷中具有低毒性的DMA和MMA也均未檢出,由此說明,冬蟲夏草中的砷主要以其他形式的無毒的有機砷形式存在。
實際上,砷于我們的生活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甚至,一些營養專家認為經常食用對人體有諸多益處的食材中總砷的含量更高到令人驚訝的地步。比如,我們經常吃的食物,如紫菜、海帶中,砷含量已經達到了冬蟲夏草的3-6倍以上。有關研究數據顯示:中國、日本、韓國三國市場上出售的紫菜加工品總砷在11.18-60.25mg/kg;我國近海海產品中總砷含量,海帶為18.775-47.23 mg/kg。
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的“中國膳食砷攝入量”的研究結果發布,按我國標準的成年男子日常所吃的米面、飲水、水果等平均量,每人每天吃東西帶來的總砷攝入量為0.2761mg,為法典委標準的8.77%,其中無機砷攝入量為0.0794 mg,為國際法典委標準的58.81%,研究結果表明我國膳食砷攝入量是安全的。
研究了以上數據,記者以等量代換的方式得到出結論:高于冬蟲夏草砷含量數倍的食物都是安全的,那么食用基數更小的冬蟲夏草理應是安全的。
冬蟲夏草的砷含量安全性有據可查
作為普通的消費者,如何評判一種食物、藥物或產品的安全性?除了人們在生活中日積月累、世代相傳的經驗,就是相關專業研究檢測機構提供的檢測數據報告。
記者對于冬蟲夏草安全性的評判也從這兩方面入手。記者注意到,至今為止,在國內外關于冬蟲夏草的研究結果、文獻專著中,并未有服用冬蟲夏草、冬蟲夏草純粉片造成砷過量攝入、在人體內蓄積的結論或報導。在諸多關于冬蟲夏草的臨床研究文獻中,根據疾病的不同、連續服用周期從數天到12個月不等,最長服用周期為連續6個月、停1-3個月并持續3年,均未發現明顯不良反應。
除了一千多年來,冬蟲夏草在多部醫書和古籍中的記載,國內多個權威機構出具的研究數據也都證實了冬蟲夏草的安全性:青海省食品藥品檢驗所對冬蟲夏草的微量元素進行研究,模擬人體消化條件,采用人工胃液,于恒溫37℃震蕩4小時,測定冬蟲夏草可溶砷的情況,結果顯示,冬蟲夏草中能夠被人體真正吸收的可溶性砷含量并不高。
據記者了解,目前我國冬蟲夏草中藥材標準中,并沒有砷含量指標這一項,其他世界各國的情況也是如此。
專家介紹,對于中藥,國際上雖然尚無植物類中藥的國際標準, 但是FAO和WHO均制定了食品、蔬菜及茶葉重金屬的允許攝入量和農藥殘留限量,上述的FAO和WHO制定的允許攝入量,就是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標準:總砷每日最高允許攝入量(TDMI)為50μg/kg bw;無機砷每周允許攝入量(PTWI)為0.015 mg/kg bw。
因此,參考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標準,按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在消費提示中的最高值9.9mg/kg來計算:冬蟲夏草原草按藥典最高服用量9g,總砷攝入量只為國際法典委標準的2.83%,也就是說,每天要服用1000多根冬蟲夏草,才可能會超過國際法典委規定的總砷每日最高允許攝入量的安全標準。
有了具體的數字,冬蟲夏草的安全性就更好理解了,試問:誰會每天吃上1000多根冬蟲夏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