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菇網訊:11月14日晚上,第九屆中國蘑菇節期間,中國食用菌行業“走出去”暨“一帶一路”產業對接論壇環節,漳州市農業局局長、漳州市委農辦主任郭福泉就漳州大力實施“引進來、走出去”發展戰略,推動食用菌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取得顯著成效進行了介紹。
他表示,漳州地處臺灣海峽西岸,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光、水、氣等諸條件非常適宜食用菌種植。近年來,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食用菌生產,立足本市氣候、技術優勢,堅持以綠色、生態、無公害生產為原則,取得顯著成效。在談到漳州市食用菌產業發展歷程時,郭福泉主任對以下四點做了詳細闡述。
打造國際蕈業合作交流的平臺
作為海峽兩岸農(花)博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蘑菇節立足于地方產業優勢,從2007年開始,一年一屆,在漳州已經成功舉辦八屆,如今已成為中國食用菌行業最具國際化、最具影響力、最具知名度的專業品牌會展,成為亞洲地區規模最大的國際行業盛會,以及亞洲地區食用菌產業最大的國際貿易平臺、中國食用菌產業信息最佳的交流平臺、海峽兩岸食用菌(菇類)產業的互動平臺。據統計,八屆中國蘑菇節期間,參觀群眾人數逾30萬人次,外地參會客商共計3萬多人次,平均每屆參會參展企業達到1000多家,其中平均每屆來自境外、國外客商逾160人,國內外食用菌產業客商共簽下總貨值超160億元人民幣的購銷訂單。在同一個城市連續八年舉辦同一展會,且展會規模逐年擴大、檔次逐年提高,顯示漳州市政府在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和國內外業界的大力支持下,推動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決心和信心,也借助展會平臺將漳州食用菌工廠化生產模式推向全國、走向世界,漳州因此先后榮獲了“中國菇都”、“中國罐頭之都”、“世界食用菌罐頭之都”等稱號。中國蘑菇節經過多年的舉辦,已經成為海峽兩岸農(花)博會的一個亮點,同時也成為漳州唯一的一個富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會議、一張富有國際內涵的城市名片。
推動新興農業產業的興起
漳州食用菌企業和菇農善于吸收利用國內外先進食用菌生產技術,提升傳統生產方式,尤其通過“引進來,走出去”渠道,學習借鑒國外、境外工廠化生產模式,推動漳州食用菌工廠化生產持續發展,形成一個新興農業產業。從1989年林光華創辦漳州第一家食用菌工廠化生產企業以來,經過多年的發展,漳州杏鮑菇工廠化生產技術在全國處于領先位置,并被業界贊譽為“漳州模式”,金針菇工廠化生產異軍突起,雙孢蘑菇工廠化生產取得突破,嘉田、南盛、中延、金明等一批食用菌工廠化生產企業快速成長,取代傳統的農戶經營,成為產業先進生產力的代表。食用菌種植業的發展帶動加工及營銷業的發展,也為企業提供一個轉型發展的機會,東方、紫山、綠寶、同發等加工企業紛紛投向食用菌工廠化栽培。全國食用菌行業上市企業共計4家,漳州占了2家,即綠寶、萬辰集團。漳州食用菌工廠化栽培及其加工產業成為調整農業經濟結構,調優農業發展方式,解決農村勞動力問題,促進農民致富增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好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