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設高效精干的技術隊伍
郭主任表示,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漳州食用菌業界人才隊伍日趨壯大。他們中既有吳淑珍、林光華等高校培養出來科班人才,也涌現楊加金、涂改臨等一批自學成才的“土專家”,還有一批在實踐過程中培養起來的數以千計熟練的農民技術員。漳州市食用菌專家顧問吳淑珍是引進的人才,她積極建議漳州開展菌種原種保護,無私獻出多年保存的珍稀品種,多年來她悉心指導漳州的食用菌企業、菇農做好技術和生產管理,有求必應,被譽為“漳州食用菌界的媽祖”。這些專家對食用菌傳統生產技術不斷進行探索改進,率先嘗試進行工廠化生產,且熱心為農民開展技術服務,無償將工廠化生產技術傳授給農民,不但解決生產企業和菇農的后顧之憂,也極大地促進食用菌工廠化生產技術的提升。綠寶集團、萬辰集團等企業在各方的支持下,設立院士工作站,同發集團、福建嘉田食用菌開發有限公司、龍海九湖食用菌研究所等一批企業、研發部門,重視技術研發,投入大量科研經費,改進工廠化栽培技術,成為業內的領軍人物。他們不僅發展壯大了自己,還為周邊甚至外省的20多家食用菌企業設計工廠化生產的廠房、提供生產管理的幫助和服務。漳州興寶、黑寶等食用菌機械廠所生產的機械設備有自己的品牌和知識產權,產品還遠銷歐美,成為中國最大的食用菌機械生產企業,漳州也成為全國聞名的食用菌機械生產基地之一。漳州興寶機械公司還成為全國唯一列入農機補貼的食用菌機械生產廠家,生產的產品不僅暢銷國內,還有40%的產品遠銷歐美等國外市場。與此同時,一大批漳州食用菌技術員通過培訓后,持證上崗,由于技能精湛,服務水平高,深受全國各地食用菌廠家歡迎,其中活躍在全國各地的漳州杏鮑菇技術員年薪達二三十萬元,高的達到四五十萬元。目前,漳州有1500多名技術人員被聘請到山東、河南、四川等二十幾個省(市、區)當技術顧問,還有的技術員被聘請到越南等國當專家。漳州食用菌技術員遍布全國各地,將漳州食用菌工廠化栽培技術帶到全國,為中國“南菇北移”做出積極貢獻。
形成日趨完善的產業鏈群
漳州食用菌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先是一批“先行者”大膽探索,勇敢闖蕩,然后示范帶動周邊菇農,引導民間資金投入食用菌產業,逐步走出一條區域化、規模化、產業化的發展道路。如今食用菌產業鏈迅速延伸,上下游關系企業齊全,生產食用菌所需原料有專門公司供應,搭建菇房大棚有專門施工隊伍,食用菌機械有專門廠家生產,產品保鮮加工有一批農產品加工企業,產品銷售有一支營銷隊伍、市場網絡及物流機構。特別是在龍海市九湖鎮、南靖縣靖城鎮,食用菌栽培所需的技術服務、菌種、原輔材料、銷售服務、生產機械等配套一應俱全,成為漳州市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的先行區和聚集區。據統計,全市現有鹽水菇、脫水菇加工企業210家,罐頭企業52家,速凍企業26家,種植、加工、營銷一體化企業30多家,食用菌機械廠3家。漳州食用菌產業的快速發展,還帶動包裝印刷、機械制造、交通運輸、文化旅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一業興、百業興”的可喜局面。
據統計,2014年漳州全市食用菌產業總產值達90.6億元,其中,食用菌鮮品總產量63.9萬噸,產值60.3億元,占全國出口總量的20%;食用菌罐頭總產量19萬噸,出口貨值2.93億美元,占全國出口總量的80%;食用菌機械、包裝、菌種、原輔材料、生物制藥、菇類休閑食品等總產值11.9億元,占全國出口總量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