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 2014年,楚雄州共采集野生菌2.16萬噸,其中:松茸1094噸,牛肝菌9606噸,塊菌48噸,干巴菌484噸,雞樅1579噸,木耳209噸,香菌257噸,其它雜菌8507噸。全州野生菌產量約占云南省野生菌產量的五分之一,2007年,第五屆世界菌根食用菌大會在楚雄州召開,南華縣被授予“野生菌王國”稱號。
據了解,南華縣農民人均野生菌收入達1500元,南華縣五街鎮咪黑么村人均野生菌收入6770元,收入最高的農戶達12萬元。
據孫贇介紹說,楚雄州野生菌具有菇體肥大、菇帽肥厚、結構緊密、色澤鮮艷、出產期長、口味口感好等特點,深受外商和消費者的喜愛;楚雄州野生菌均出產于遠離城鎮的山區林地, 交通閉塞,工業很少, 農業不發達, 生產中不使用化肥、農藥,沒有污染,屬于天然有機綠色產品。
到目前為止,楚雄州已建立野生菌加工出口企業34家,2014年實現工業產值10.8億元,有1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有8戶企業被認定為省級林業龍頭企業;年產值千萬元以上的15戶;有出口企業6戶,2014出口野生菌2800噸,創匯1809萬美元。全州野生菌加工企業的數量占全省的26%,加工產值占全省的31%,出口創匯占全省的23%。2014年,全州野生菌采集和加工總產值達20億元,楚雄州已經成為云南野生菌生產、交易、加工、出口的主要基地,野生菌產業已經成為楚雄州的重要產業和優勢產業。
對生長野生菌的林地實行承包經營、封閉管理,規范采集,使野生菌越采越多、越采越好
野生菌屬自然生長的野生植物,沒有明確的產權歸屬,受經濟利益的驅使,一到采菌季節,山區群眾蜂擁上山掠奪式采摘野生菌,致使野生菌資源遭到巨大破壞。
對此,楚雄州實行了封山育菌,就是對生長野生菌的林地實行承包經營、封閉管理,并對野生菌進行科學經營和規范采集,培育優質高產野生菌的技術措施。
據孫贇介紹說,封山育菌是楚雄州最早創造的野生菌培育模式,其優勢是解決了野生菌的產權問題和掠奪式采摘問題。從1993年以來,全州已推廣野生菌封山保育150萬畝,全州野生菌產量由2000年的0.6萬噸增加到2014年的2.16萬噸,增長了2.6倍,松茸產量由2000年的160噸增加到2014年的1094噸,增長了5.8倍,塊菌由2000年的6噸增加到2014年的48噸,增長了7倍。經過推廣封山育菌,使野生菌由無序采摘向有序采摘轉變,由掠奪式采摘向科學采摘轉變,使野生菌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野生菌產業逐年壯大,山區農民經濟收入不斷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