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發現痛風千年秘方!果斷為親人收藏!”近日,一篇文章在微信、微博等網絡平臺被廣泛轉發。
文中秘方涉及多種名貴藥材,那么這個秘方真有如此奇效?對此,濟南中醫專家認為,此秘方有炒作名貴藥材嫌疑,中醫講求“千人千方”,秘方缺乏科學依據,也不適合所有痛風患者。
微信微博瘋轉 秘方中有靈芝也有蟲草
這則帖子在推出“千年秘方”之前,首先渲染了“神秘而悠久”的歷史背景:近兩千年前,在澳門的路環島就居住著很多本土漁民,以打魚為生。當時,當地居民有愛喝酒、吃海鮮的習慣,50%的漁民都患有一種特殊的病——“痛風”。這則秘方相傳還和“醫圣”張仲景有直接關系。“當地人不遠千里,歷時數月,到中原找到當時的醫圣張仲景,請其相助。張仲景在當地居住半年,對患者進行醫治。
張仲景臨走留下這個藥方給當地的一個郎中,并命名為“風之消”(意思是希望痛風像風一樣消失),并特別叮囑一定要用長白山的黑蟻、神農架的野生靈芝、昆侖山的冬蟲夏草、武當山的黃芪,方才有奇效。當地居民如獲至寶,該方一直沿用至今。
此“秘方”具體為:黑蟻20克,黃芪15克,冬蟲夏草10克,靈芝30克,文火水煎半小時,每日三次,一個月一半患者即可痊愈,嚴重者需一個半月。“據澳門當地居民講,服用風之消后,一生不再患痛風。”
涉及名貴藥材 不排除“炒作高價藥”的嫌疑
“由于痛風發病和體質、環境、氣候都有一定關系,一般以預防為主,所謂‘千年秘方’強調根治,缺乏科學依據。”濟南市中醫院外科主任孫慶表示,這個“千年秘方”里涉及蟲草、靈芝等名貴藥材,不排除有“炒作高價藥”的嫌疑。
在發病原因上,孫主任認為,沿海和內陸人群的發病特點并不相同。由于沿海地區濕氣較大,和內陸人發病的癥狀有著明顯區別。中醫認為,不同地區風濕有所不同,內陸地區多為寒濕,天氣變冷時病情容易加重,沿海一帶則多為風熱。所以,即使微信藥方真的對當地人有用,也不一定適合內地患者。
“痛風發病還有主要原因,是現在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孫主任認為,現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過量飲酒、多食海鮮和肉類,已經成為痛風發病的重要因素。同時,由于每個患者體質不同,患者應當及時就診,對癥下藥。
專家說法
“千年秘方”有破綻不能等關節痛了才去醫院
對于這個“千年秘方”的真實性,網上有人已經對其提出質疑。有人提出:藥用冬蟲夏草最早的文字見于清朝,在清代的《本草從新》有記載,單從這一點即可看出,方子并非千年古方。
中醫專家還認為,由于黑蟻中本身存在核酸,核酸在人體內的代謝產物可以加重高尿酸血癥,所以理論上并不建議痛風患者食用。而具有止痛、行氣的靈芝,指的是如今已很少見的草靈芝,而非市面上可見的木靈芝。因此單從理論角度來說,藥方應該不具有治療痛風的作用。
“中醫講求千人千方,一張秘方不適合所有人的體質。關于療效,還得看臨床實踐。目前對于痛風患者,預防顯得尤為重要。”孫慶表示,“不能等著關節痛了才去醫院,因為過高的尿酸也可能損傷腎臟,所以應該像防控高血壓、糖尿病一樣,長期持續監測尿酸,堅持治療。”專家認為,治療痛風是個復雜的過程。想要治療痛風,首先應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包括少吃海鮮、內臟等食物,多飲水,適度運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