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一哄而起的“養胃”功能食品,不少消費者感到茫然:這些“養胃”食品真有養胃功效嗎?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稱,所謂養胃食品是典型的“掛羊頭賣狗肉”。
“養胃說”并無權威依據
一打開南方黑芝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官網首頁,最新版的黑芝麻乳廣告就開始自動播放。除了繼續請來演員蔣雯麗助陣,廣告還提出了“餓了要養胃,先喝黑營養”的新口號。今年以來,“養胃”食品大軍不斷擴容,而提出“養胃說”,黑芝麻乳并非第一家。今年上半年,江中集團曾因猴姑餅干的“養胃”功效深陷輿論泥沼。雖然備受質疑,但江中猴姑餅干已被眾多企業跟風。在京東商城[微博],與猴姑相似產品的品牌已有七八種,均聲稱以猴頭菇為主要原料,具有“養胃”作用。
除了猴姑餅干、黑芝麻乳,市場還有不少養胃茶、天然本草植物飲料打出了“養胃”旗號。這些“養胃”食品的一個明顯特征就是強調原材料的營養。
江中集團曾發布聲明自辯,稱猴頭菇有養胃功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有明確的記載。該聲明同時表示,“一種食材有沒有功效是要經過科學界定的,烏雞、山楂都是食材,但它們同時又有功效,也是藥材。中國文化里的藥食同源就是這個道理。” 目前,南方黑芝麻乳并未提供“養胃”說的具體理由。唯一可作為解釋的是其官網“黑芝麻與健康”欄目內提及的營養知識——一段不足百字的中醫觀點。主要原料的微量元素含量高,是否就意味著工業化生產的食品營養價值高?中國農業大學[微博]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說,根據去年起我國正式實施的《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預包裝食品應按照規定標示營養標簽,營養成分種類及其含量的多少可以直接看標簽內的數據,而非簡單的原材料營養物質比較結果。
根據營養標簽,食品標注的營養價值及聲稱有明確的含量要求。以鈣為例,每100克的食品中,鈣能達到一個正常成年人每天所需量的15%,才能標注食品含有鈣或者是鈣來源;達到30%及以上才能說“富含鈣”。
那么,以我國藥品法典或是中醫典籍中的說法作為支撐,是否能夠令人信服?范志紅認為,宣稱自己的養胃功效,只靠一份材料來證明不能服眾,更需要更權威的實驗數據來支撐。
和君咨詢集團合伙人夏忠群則表示,目前食品的“養胃”功效更多的只是民間傳統說法,大多無法進行科學定量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