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西靈川縣農業局在青獅潭鎮泥竹岑村舉行了自治區農業廳實施的“新型農民科技示范村”掛牌儀式。儀式結束后還舉辦了食用菌大棚蘑菇實用技術培訓,受到了當地村民的極大歡迎。據悉,靈川縣象這樣按照一村一品的現代農業發展理念,確定的“新型農民科技示范村”全縣只有32個。
靈川縣巧借地理優勢和氣候特征,大力推廣技術先進的無公害食用菌栽培,自2004年開始引進食用菌大棚蘑菇,經過幾年的發展,截止2006年底,已建成食用菌栽培面積103萬平方米,同比增加了18萬平方米,增幅為21.18%,其中完成蘑菇栽培面積58萬平方米,同比增加了13萬平方米,增幅為28.89%。食用菌總產824萬公斤,產值將達4950萬元,成為桂林市目前最大的食用菌栽培核心區。食用菌成為靈川農民增收新亮點,僅食用菌一項,靈川農民實現年人均增收170元左右。據青獅潭鎮泥竹岑村蘑菇種植協會會長石樹仁介紹,他家2006年建了兩個大棚蘑菇,現每個大棚的產值在1.3萬元左右,每個棚的純收入在1萬元上下,全家人均收入6000多元,其中有3000多元是種植蘑菇的收入。2006年該村的大棚蘑菇比2005年多了16個,整個村就增加了16萬元的收入,僅此一項全村人均增收500多元。
去年以來,靈川縣委、縣政府充分依托地理優勢和自然資源,把發展無公害食用菌生產作為秋冬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頭戲來抓,以此豐富市民的“菜籃子”,有效增加農民收入。從年初開始,縣委、縣政府先后舉辦培訓班133期,培訓農民達5000多人次。
為加快全縣食用菌發展步伐,縣里統一聘請中國食用菌協會和區內的食用菌專家作為技術顧問,高薪聘請福建、北流等地的師傅進行跟蹤技術指導。同時,該縣還引進福建、北流等地的老板參與聯合開發。縣、鄉兩級政府還采取積極措施,鼓勵農民發展無公害食用菌生產,只要農民按照統一技術、統一購種、統一品種、統一播期、統一規格的要求發展食用菌,縣、鄉兩級將對每個育菌大棚給予補助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