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是農歷正月初六,筆者來到湯陰縣白營鄉楊莊益豐食用菌公司。大棚內外一派繁忙,棚內10個接種箱一字排開,技術工人兩人一組對坐在箱前,雙手在箱內熟練地接種。棚外一堆拌制好的栽培料前,二三十名青年婦女圍成一圈,正較著勁兒開展一場裝袋競賽。遠處的兩個高溫滅菌爐上蒸騰的熱氣向人們昭示著春天的來臨……
“往年只種一茬兒菇,節前忙一陣子,節后一般不忙。今年可閑不住了,我們引進了臺灣的夏季高溫品種,如袖珍菇、茶樹菇、金福菇、鮑魚菇等五六個新品種,現在裝袋,5月底就能出菇。”菇老板原紅偉迎上來熱情地說。
該村黨支部書記張獻接過話茬兒說,為這事兒,鄉里帶他們村和周邊的幾個大戶往福建去了兩三趟,一下兒就跟臺灣的溫老板簽了300萬袋的訂單,他們動員附近20多個基地都來加盟高溫菇生產,一萬多瓶原種已發好菌,只等投料制作栽培了。
“大家裝袋時一定要留心,別讓指甲劃破袋子,不然就會增加雜菌感染率,影響整個產量。”河南農大女技術員安靜邊指導裝袋要領邊提醒大家。在交談中,她介紹道,往年本地種菇戶一般只忙兩三季,秋季投料,冬季管理上市,除當地凱利公司等幾家冷房菇基地夏天有菇外,其他棚夏天都空閑著。為填補茬次空當,鄉里專門讓她到福建學習實踐高溫菇技術,如果試種成功,就能實現四季周期生產,極大地提高效益。
在一旁裝袋的青年婦女丁秀英搶著說:“別看大過年我們忙點兒,可俺覺得非常充實快樂,裝一天袋掙十幾元,裝得多掙得多,而且一年四季都有零活干了。”
正說話間,鄰村后灣張的種菇大戶張天堯開著客貨兩用車來拉原種,他今年在益豐公司預訂了400瓶高溫菇原種,可以投20萬袋料。原紅偉開著玩笑對張天堯說:“這些原種就當是我送給你的新年大禮包吧。”
一片歡笑聲在菇棚蕩漾……(劉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