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報業網訊 晨報近日刊登了《平菇像鍋大市民當寶貝》一文,引起市民的廣泛關注,昨天上午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的專家取走了“超大平菇”,經過兩位專家的反復求證和實地勘察,一步步揭開了“超大平菇”的真面目。
樹樁里有個破塑料袋平菇孢子彈在袋里
昨天上午,江蘇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黃開紅和助理研究員蔣寧來到了“超大平菇”的誕生地。兩位專家對附近的地形和植物進行了勘察,“附近沒有菌類出現的痕跡,而且地下室是封閉的,基本上可以排除孢子隨風傳播的可能。”蔣寧說。
就在兩位專家一籌莫展的時候,所長黃開紅有了驚人的發現,“看!看!樹樁里有東西”。原來當黃開紅觀察樹樁時,里面有個紙狀的物體若隱若現,黃所長當機立斷,“把里面的小平菇掏出來,一定要知道樹樁里面是什么東西。”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大家發現只不過是一個毫不起眼的破塑料袋。就在大家大失所望的時候,黃開紅激動地說:“終于找到答案了,這里曾經是廚房,平菇就放在這個塑料袋里,然后就把袋子隨手扔在了樹樁里,袋子里的平菇才是超大平菇的老祖宗。”據蔣寧助理研究員分析,從菜場買回來的平菇已經成熟,它就會把孢子“彈”在塑料袋里,袋子扔到樹樁里,于是孢子也就“搬家”了,所以平菇長在樹樁里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樹樁里的菌絲體讓平菇又大又厚
“超大平菇”長在樹樁里的真相終于大白了,可平菇長這么大又怎么解釋呢?兩位專家又遇到了新的難題。“好像有棉花在樹樁下面,軟綿綿的。”“超大平菇”的主人方先生一句不經意的話引起專家的注意,“我仔細看了一下,樹樁里有很多菌絲體,就像棉花一樣,它就是平菇生長的營養體。”黃開紅做了個簡單的比喻:菌絲體就好比母乳,母乳越多,孩子就長得越高,同樣的道理,“超級平菇”有這么多的“母乳”,自然就長得又大又厚了。“樹樁旁的肥料含有大量的鈣質,也能促進平菇的生長。”蔣寧說。見習記者史遙
專家要把超大平菇推薦給農戶
農科院的專家取走了“超大平菇”上的一個小分枝,對方先生說:“我們只帶走一小部分做研究就可以了,剩下的你可以自己吃掉”。“我這次把它帶回去,主要是看看它是不是突變體,取出孢子培育,如果都是這么大的,我們就可以推薦給農戶,農戶一定會很歡迎。我們也可以通過與其他平菇的孢子進行雜交,培養出新的品種。”黃開紅所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