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西湖農場利用湖區林地,套種雙孢蘑菇、黑木耳,以菌養林,實現農民增收。今年,大西湖環湖林帶開發“林―菌”套種200畝示范基地,每畝純收入達到1萬元以上,輻射帶動周邊1000多戶農民種菇致富。
近3年,西湖農場環湖栽植楊樹,林間空隙地多。如何利用新栽林地的光、熱、土地資源,為農民增加一季收入?農場干部夏延德多方打聽信息,去年6月專門請省食用菌研究所專家前來考察。專家論證,與山區相比,西湖農場發展食用菌原料并不缺,稻草、棉殼、牛糞甚至比山區還豐富;西湖農場的土質為褐色、褐紅色粘土,富含有機質,且湖邊水分充足,利用環湖林帶發展食用菌“錢景”看好。
在省食用菌研究所專家指導下,夏延德與農場技術職工夏新良投入200多萬元,在林中高標準建起100多個大棚,正式鋪開“林―菌”套種技術示范。今年春季,林中套種雙孢蘑菇,每畝即收獲5200多元;5月至9月,套種黑木耳,每畝又獲純收入4900元;加上冬季種金針菇,每畝平均純收入穩過1萬元。食用菌原料使用后腐爛留在地里,松弛土壤提高地力,今年樹苗長得比往年好。
在“林―菌”套種基礎上,他們還探索出“稻―菌”套種,取代以往的“稻―油”套種模式。據測算,稻田套種雙孢蘑菇、黑木耳,每畝比稻油套種增收8000元以上。
在夏延德的帶動下,西湖農場食用菌大棚今年發展了1000個。農場已把大西湖食用菌開發作為循環經濟立項,爭取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重點扶持,努力實現3年內推廣1萬畝,打造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