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3日,在南靖龍山鎮金明食品有限公司,第一批引進荷蘭工廠化全自動控制系統生產出來的雙孢菇采收工作已進入尾聲。現有20間菇房,年產量達1800噸,這樣的生產效率讓周邊的很多菇農大開眼界。
“傳統菇房每平方米可產出雙孢菇5-10公斤,利用這套隧道發酵技術可以把產量提高到每平方米25公斤,且無需耗費太多時間管理,一臺電腦就能控制菇房達到最理想的生長環境。”金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少聰介紹說,目前福建省只有他們一家企業擁有這種最先進的雙孢菇生產技術,“工廠化”種菇已成為大勢所趨。
據了解,由于雙孢菇生長對溫度和環境要求較為嚴格,傳統菇房每年只能種植一季,產量低且上市時間集中,不但賣價低,還造成菇房春、夏、秋三季閑置,蘑菇工廠化則可以改變這一現狀,讓“一年收一季”轉為“一年收四季”,使產量大大提高。
“蘑菇工廠化所帶來的不僅僅是量的提高,同時也是質的飛躍。”吳少聰說,工廠化蘑菇生產的主要原料是農作物秸稈和牛糞、雞糞等牲畜糞便,通過隧道發酵,在專用菇房管理出菇,整個生產過程杜絕污染,屬于有機食品,出菇后的廢料經加工又是非常好的有機肥料,可用于種植有機蔬菜、
糧食和花卉等。 據了解,目前金明食品有限公司正計劃投資1.5億元繼續擴大規模,達到年產雙孢菇9000噸、有機肥35000噸,建成福建省最大的工廠化菌種生產、雙孢菇生產、廢料生產有機肥現代化農業循環企業。
近年來,南靖縣充分發揮食用菌產業發展基礎好、條件好、品牌好等諸多優勢,用工業化理念發展現代農業,積極推進蘑菇工廠化。出臺一系列農業發展扶持政策,優先保障蘑菇工廠化生產企業的用地需求,召開多場銀企對接會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題,鼓勵和支持蘑菇生產加工企業“走出去”參加國內外各類展銷活動,對參展企業給予補助。
對符合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條件和要求的蘑菇工廠化生產企業提供資金補助,大力推動蘑菇產業轉型升級。目前,全縣已擁有金明食品、紅寶山生物科技、易生食用菌等蘑菇工廠化生產企業6家,占地410畝,種植面積5萬平方米,日產新鮮蘑菇20噸,年產量可達8000噸,年產值1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