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菇啦,大家快把香菇搬出來!”純正的鄉音在遠離故土的北京響起。眼下正是香菇采摘的旺季,連日來,在北京的慶元菇民,正源源不斷地把香菇送往京城各大市場,北京市民在當天的餐桌上就可以品嘗到正宗的“慶元香菇”。
吳林喜是慶元縣五大堡鄉蒙淤村村民,她在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鎮翟里村種香菇已經七年了。走進她家的香菇大棚,記者發現泥地里密密匝匝地插著菇棒,排列得整整齊齊,5個香菇大棚竟有8萬多段,每段菇棒上已經長滿了圓嘟嘟、肥厚厚的香菇。吳林喜告訴記者,她們家今年做了8萬段香菇,像這段時間的鮮菇,價格比較高,都是6元多錢1公斤,一年賺個8萬到10萬元錢不成問題。她還托記者給家鄉的父老相親捎口信:如果想種香菇賺錢,到北京來,這里的市場太大了。
說起北京的香菇生產,五大堡鄉楊樓村農民姚瑞長就是首批帶著技術闖京城的人。來北京創業之前,姚瑞長在老家當過代課老師、種過香菇,生活過得也是有滋有味。1996年,不甘現狀的姚瑞長來到北京做香菇,經過精心的管理,當年的收入著實讓這位憨厚的漢子高興了好一段時間,于是就把親戚也鼓動到了北京從事香菇生產。姚瑞長的這一帶,不僅把親戚朋友帶出了大山,也在北京郊區帶出了一個產業,讓有800多年歷史的“慶元香菇”在北京落了戶,同時帶動眾多慶元農民來到北京從事香菇生產。
據介紹,慶元菇民在京郊做的都是代料香菇。他們從慶元老家帶來菌種,再從河北等地購買木屑、麥皮、紅糖、石膏粉等原輔材料組織生產。每天生產出來的香菇直接拉到市場上銷售。北京市岳各莊市場收購商許峰告訴記者,現在慶元菇民生產出來的香菇,每天在北京市場上銷售達20萬公斤。
目前慶元縣有700多戶2000多菇農大膽地走出大山,進入京郊進行食用菌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