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靈芝肯定比栽秧子、種油菜劃得來”,王欽剛指著流轉給王欽江的近2畝靈芝地告訴記者。多年以來,村民們一直種 糧食,每畝地收入在2600元左右;而根據去年的市場行情,每畝靈芝純收入將達到1.5萬元。今年,王欽江的40多畝靈芝長勢喜人,預計年收入將達到60余萬元。
現在,白朝鄉已經把靈芝作為整鄉連片扶貧產業發展項目的實施內容之一,邀請專家進行了科學規劃,幫助種植戶協調資金,解決土地流轉等難題,引導周邊群眾發展規模種植。今年,全鄉靈芝種植已達到300畝170萬棒。
大學教授想建基地
“大棚里進水的話,靈芝上的孢子粉就會隨水漂走。”8月初的白朝已經進入雨季,王欽江時刻注意著天氣變化,以便采取保護措施。因為,比起靈芝片來,孢子粉要貴許多,去年靈芝片每斤售價90元左右,而孢子粉每克就達到了50元左右。
上世紀90年代農學專業畢業的王欽江,遇到難題,就主動去找大學時的專業課老師賀新生請教。已經帶研究生的賀新生教授,現在西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任教,主攻食用菌研究,對王欽江的靈芝種植很是感興趣。
“比如說,我們現在能用食鹽、石灰、草木灰等控制雜菌生長,既降低了種植成本,也保證了靈芝的綠色品質。”在賀新生的幫助下,王欽江解決了靈芝種植的好些技術難題。
經過三年的打拼,從配料、修枝到收獲的所有技術,王欽江都熟練掌握了。6月下旬,在西南科技大學的試驗室里,看到老師幫他培育的靈芝菌種,王欽江很高興,今后,菌種不用再從韓國人手里買了。
隨著全鄉靈芝種植規模的擴大,王欽江正與賀新生一起籌劃著,在白朝鄉建立一個食用菌研究所,為該鄉包括靈芝在內的食用菌生產提供技術保障。同時,把白朝作為西科大的食用菌研究基地,為教學科研提供實踐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