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打算發展76萬棒,預計收入可達400萬元。”日前,走進印江自治縣木黃高效食用菌產業示范園區里,57歲的農場主田茂易又忙于組織勞動力進行夏菇生產。
2011年,田茂易和當地群眾通過聯戶經營方式發展食用菌。次年即動員家人一起發展庭院經濟,當年20畝食用菌收入140多萬元。去年,他又獲得180萬元國開行貸款,建起了133個食用菌鋼架棚,“生產50萬棒,收入300多萬元,凈賺上百萬元。”讓田茂易更高興是,他被評為銅仁市首批家庭農場。
從專業大戶升級成了規模化、集約化和專業化經營的家庭農場,田茂易的食用菌的種植技術、規模、品質也在不斷“升級”,更重要的是他學會經營管理農場,還建起食用菌加工廠房、冷藏室,找到了穩定市場。
家庭農場的發展為當地農村閑散勞動力提供了臨時打工的機會,增加了當地農民的收入。目前每天在田茂易的農場里打工群眾少則10人,多則30多人,一年支付的務工費達150余萬元。
“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樣樣都是關鍵。”田茂易說,“雖然我們是一家人,但分工管理必須要明確,我管技術,兒子管運輸,女婿管財務。這樣才會讓家庭農場發展做大、做好、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