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茯苓,亦名伏靈、伏菟、松腴、不死面。是我國傳統中藥材和藥食兩用資源,廣泛應用于中醫臨床、中成藥和保健食品。《本草綱目》載:茯苓“主治胸脅逆氣,憂恚驚邪恐悸,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養神,不饑延年。”
羅田茯苓稱著全國,有五百多年的種植歷史。《羅田縣志》記載,早在元代,羅田即有茯苓種植。1738年(清乾隆3年),湖北茯苓正式掛上(九資河)牌號向蒙古、日本及東南亞等地銷售。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萬國商品博覽會上,“九資河茯苓”榮獲金獎。
據了解,羅田茯苓因其規模大、產量高、質地優、品牌好,一直在國內外暢銷。2008年,羅田“九資河茯苓”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被譽為“茯苓之鄉”。
近年來,羅田縣充分利用這一傳統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茯苓種植和加工,以九資河為中心的北部山區茯苓種植面積已達到200萬窖,常年產量250萬公斤,位居全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