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記者在彭陽閩寧現代食用菌科技示范園轉了一圈,發現出菇棚內空無一人,門外貼著紙條,上面注明了進棚時間、進棚數量和開袋時間。“今年園區引進了一批標準化種植設備,90%的種植工序進行智能化管理,以前10個人的工作,現在最多兩人就能完成,不用老待在菇棚里。”園區內,福寧菌業科技公司負責人黃河解答了記者的疑惑。
走進黃河的出菇棚,LED防水燈帶、霧化裝置、排氣扇等設備一應俱全。“真姬菇市價高,堪稱蘑菇中的‘白富美’,但也像大小姐一樣難服侍,對光照、溫度、濕度都有較高要求。使用電腦控制的超聲波霧化設備代替人工打水后,棚內水分得到精確控制,讓生產周期縮短了一半。”黃河說,實現智能化管理后,菇棚出菇率提升了20%,每茬蘑菇能多收入11萬元。
通過為企業提供硬件保障和智力支持,閩寧現代食用菌科技示范園制定了食用菌有機標準化周年生產技術標準,產品實行統一生產、統一品牌、統一銷售,所生產的“六盤山珍”品牌蘑菇已成為彭陽生態農業的新名片。據介紹,目前園區建有標準化智能出菇棚256間,日產鮮菇15噸,產值4500萬元以上;招聘大學生科技特派員50名,培育科技型企業8家、科技領軍人才5名、農村技術骨干20名,吸納務工農民270人。
走進黃河的出菇棚,LED防水燈帶、霧化裝置、排氣扇等設備一應俱全。“真姬菇市價高,堪稱蘑菇中的‘白富美’,但也像大小姐一樣難服侍,對光照、溫度、濕度都有較高要求。使用電腦控制的超聲波霧化設備代替人工打水后,棚內水分得到精確控制,讓生產周期縮短了一半。”黃河說,實現智能化管理后,菇棚出菇率提升了20%,每茬蘑菇能多收入11萬元。
通過為企業提供硬件保障和智力支持,閩寧現代食用菌科技示范園制定了食用菌有機標準化周年生產技術標準,產品實行統一生產、統一品牌、統一銷售,所生產的“六盤山珍”品牌蘑菇已成為彭陽生態農業的新名片。據介紹,目前園區建有標準化智能出菇棚256間,日產鮮菇15噸,產值4500萬元以上;招聘大學生科技特派員50名,培育科技型企業8家、科技領軍人才5名、農村技術骨干20名,吸納務工農民27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