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扎實推進閩寧協作,依靠科技發展現代食用菌產業,增強塞上江南脫貧致富的“造血”功能,使彭陽縣成為寧夏現代化程度最高、規模最大的食用菌產業示范基地。
目前,福建省投入208萬元科技協作資金,實施珍稀食用菌周年生產示范等項目,引進優良菌種,帶動企業投資1600萬元,建設長城垣大學生食用菌創業園區,建造周年工廠化生產菇棚56棟,新建智能溫控出菇室176間,日產鮮菇由過去的5噸提高到15噸,年產值8000萬元,帶動農民人均增收3000元。
2006年以來,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每年派出多批食用菌專家組,幫助彭陽縣建成寧夏首家食用菌研發機構——六盤山食用菌研究中心,研制出日產6萬袋、年提供200萬袋的半自動化接菌生產線,示范一年種植八茬食用菌的周年生產模式,推廣快速降溫保鮮和真空包裝技術,解決了長途運輸和價格波動難題,有效支撐了寧夏現代食用菌產業的健康發展。
彭陽縣長趙曉東介紹說,7年間,彭陽縣3000名科技特派員、大學生、農民技術骨干,到福建、上海等研發機構和設施栽培基地實習,掌握高產栽培、病蟲防控、企業管理、市場營銷技能。在彭陽等8個縣舉辦各類培訓500期,受訓5萬多人次,促進食用菌技術骨干本地化,帶動菇農1.7萬戶,每年戶均增收8000元。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翁伯琦表示,2013年閩寧食用菌產業科技協作,將堅持工業化理念發展食用菌產業,重點開展雞腿菇、白靈菇等珍稀食用菌工廠化栽培,杏鮑菇等廢菌料循環利用研究,延伸產業鏈,培育科技型龍頭企業,示范綠色食用菌生產技術,指導制定寧夏食用菌技術地方標準,深化跨越時空的兄弟情誼,增強科技助農增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