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網訊:肥西縣花崗鎮農戶丁倫保從事蘑菇種植數十年,對蘑菇的生長習性了如指掌,繁瑣的種植過程讓他有了開發一種不需要太多栽培成本,在技術上簡單易行的優質蘑菇的想法。經過3年的反復實驗,丁倫保終于開發出一種在房前屋后、在樹林下都可套種的菇種,丁倫保叫它“幸福菇”。
據了解,“幸福菇”的栽培原料采用稻草(殼)、油菜秸、麥秸、亞麻稈、玉米秸、樹枝等,栽培后的下腳料可以直接還田,轉變為農作物的天然有機肥料。目前,丁倫保的“利用長稻草秸稈立體栽培食用菌高產新技術”已經通過省科技廳成果鑒定,并獲縣科技進步三等獎,同時“露天大田栽培幸福菇新技術”也正在申報市級科技進步獎。
那么沒有任何遮蔽,也沒有控溫、調濕等設備種出的蘑菇,到底能否奪高產、賺“大錢”呢?同鎮的農戶解啟扣看著一個個從覆蓋著稻草的泥土里探出腦袋的掌心大小的蘑菇說:“這就是‘幸福菇。我這1畝多地,已收獲蘑菇1000斤了,純收益約3000元。這才是第1茬,一共能出6茬呢!”
目前,丁倫保正忙活著在當地推廣他的幸福菇,帶領大家一起實現幸福夢。
據了解,“幸福菇”的栽培原料采用稻草(殼)、油菜秸、麥秸、亞麻稈、玉米秸、樹枝等,栽培后的下腳料可以直接還田,轉變為農作物的天然有機肥料。目前,丁倫保的“利用長稻草秸稈立體栽培食用菌高產新技術”已經通過省科技廳成果鑒定,并獲縣科技進步三等獎,同時“露天大田栽培幸福菇新技術”也正在申報市級科技進步獎。
那么沒有任何遮蔽,也沒有控溫、調濕等設備種出的蘑菇,到底能否奪高產、賺“大錢”呢?同鎮的農戶解啟扣看著一個個從覆蓋著稻草的泥土里探出腦袋的掌心大小的蘑菇說:“這就是‘幸福菇。我這1畝多地,已收獲蘑菇1000斤了,純收益約3000元。這才是第1茬,一共能出6茬呢!”
目前,丁倫保正忙活著在當地推廣他的幸福菇,帶領大家一起實現幸福夢。